【財經網專稿】徐斌 和制造業(yè)PMI指數一樣,7月份非制造業(yè)PMI指數,官方與匯豐指數都有一點小分歧:8月3日公布的匯豐7月中國服務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至53.1,脫離上月所創(chuàng)10個月低點52.3。而同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yè)調查中心發(fā)布的2012年7月份的中國非制造業(yè)商務活動指數為55.6%,環(huán)比回落1.1個百分點。
但市場對此很平靜,因為在50榮枯線以上的非制造業(yè)PMI指數,不同機構的同一統計指標,出現一兩個百分點的誤差,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中國非制造業(yè)PMI指數,無論是中國官方還是非官方統計出來的數據,都顯示持續(xù)維持在50榮枯線以上已達44個月之久。這相對制造業(yè)PMI指數的大起大落,可能更能說明中國經濟悄然出現的調整變化。
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出臺之后,市場普遍對于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懷疑,因為無論是發(fā)電量還是鐵路運輸等諸多傳統指標,都無法印證二季度GDP同比增幅7.6%這個事實。但人們忽視了一點,如果統計局的數據摻水太多,也同樣無法解釋北京等一線城市商業(yè)地租上半年暴漲的現象。
據國際代理機構戴德梁行透露,自2011年以來,由于東二環(huán)、金融街等北京傳統商圈無新寫字樓供應量,呈現飽和,帶動整體市場租金飆漲,一些以IT業(yè)、制造業(yè)為主的企業(yè),承受不住租賃成本的壓力,紛紛撤出核心商圈,轉向非核心商圈,其中不乏知名企業(yè):甲骨文、路透社、奧林巴斯和燕寶汽車,甚至包括英特爾。戴德梁行的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北京甲級寫字樓平均租金達到每月每平方米288.55元,同比2011年飆升了近50%,空置率則持續(xù)下降到2.45%。其中,尤以2012年第一季度的漲幅最快。非但北京如此,其他一線城市,譬如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城市,今年以來商業(yè)地產租金同比上漲高達30%!這種情勢自2011年以來一直持續(xù)至今。被高租金逼走的企業(yè),基本都是制造業(yè),而能留下的企業(yè)基本都是金融、商業(yè)等服務業(yè)公司。不過成都、重慶、青島等二三線城市商業(yè)地產空置率較高,成都商業(yè)地產空置率二季度甚至創(chuàng)下30%最高值。
如果今年上半年單看鋼鐵、煤炭以及外貿出口等制造業(yè)企業(yè)的凄風苦雨,會讓人覺得中國經濟弱不禁風,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尼爾森發(fā)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一線城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近三年高點,但整體指數較上個季度下滑,并脫離逾六年高位。尼爾森指出,一線城市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的原因包括:就業(yè)預期提高、個人財務狀況改善以及消費意愿增強。整體指數降至105,為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最低,仍比全球均值高14個點,不過二線、三線和四線城市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這和一線商業(yè)地產租金暴漲,二三線城市商業(yè)地產空置率較高現象完全吻合了。
結合以上現象,就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轉型特征:城鎮(zhèn)化加速引發(fā)服務業(yè)高速增長,很快對沖了制造業(yè)衰退所造成的負面沖擊,這其中受益較大的,依然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因為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依然向其持續(xù)集中,城市群的集聚協同效益暫時并沒有看見,但經濟結構轉型確實清晰可見了。
(證券市場周刊供稿)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