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草原鐵路變遷看時代變遷
時間:2018-11-18 23:48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弓國慶——集寧機務段呼和運用車間動車司機。從2001年入路,到2014年成為草原鐵路首批動車司機,他取得了內燃、電力、動車組3本駕照,他用心開好每一趟車,把責任和擔當譜寫在駕駛里程72萬多公里,無任何事故的歷程中,也用18年駕齡見證了草原鐵路的速度與激情。從內燃機車到動車組列車,弓師傅見證了草原鐵路的“三級跳”,他也為我們講述了他眼中草原鐵路的變化。(11月17日澎湃新聞)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上世紀80、90年代處于改革開放浪潮中常見的一幅標語,其意義就在于,因為當時城商貿業(yè)中兩地之間人員流動較少,所以公路就起到了樞紐的作用。而如今,經濟增長重要因素還是不外乎這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但“此路”卻并非“彼路”,時代變遷與要求已經將民生所需的“公路”演變成了“鐵路”了。
從過去的80km/h、120km/h、160km/h到現在的250km/h,這一個個數字變化的背后是草原鐵路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速度。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數字來看待時代的變遷軌跡,這一個個數字里記載著國家的崛起、科技力的發(fā)展、還有無數人為之奮斗的精彩故事,而這些人和事成就了我們別樣但大致相同的夢想,那是一個中華崛起、民族富強的偉大中國夢。
從蒸汽火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高鐵動車組,從加入“四橫四縱”運營線再到“八橫八縱”、從時速幾十公里到120/km再到250/km等等這些,無一不在顯示出鐵路隨著時間和科技變遷不斷上升前行,而這其實也是國家發(fā)展前進的一種外在展現。不過草原鐵路既然作為一面反映出社會變遷的鏡子。那么,如何把握好這個機遇來展示自身和宣傳自身將會是一種挑戰(zhàn)和機遇。
現如今,我們雖然還處于國家飛速發(fā)展的歷史巨變中。但我們國家的地位卻已經從學習他國到他國乃至世界爭相學習的角度上轉變過來了;所以,當我們享受著大中國高速發(fā)展帶來福利的同時。也不妨從宏觀角度上看一下,通過整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并不斷秉持“安全優(yōu)質、興路強國”的新時期鐵路精神,中國鐵路在領跑世界的道路上必定會始終如一、不斷前行。(唐思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