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親人照顧有誤工費 對事不對人才合邏輯
時間:2020-10-24 09:32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一起責任明晰、賠償無糾紛的交通事故,因誤工費發(fā)生了分歧。日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一五〇團司法所就調解了這樣一起糾紛。當事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肇事方共賠償1.82萬元。(10月22日《工人日報》)
 
  爭議的分歧點在于,作出補償的一方認為,照顧受傷者的護理人是其老伴,屬于至親者且已領取了退休費,不會因護理行為而減少或停發(fā)退休工資,沒有產生實際誤工損失,所以不應予以賠償。賠償訴求方認為,有人護理就理應有護理費并且應該參照誤工費計算,至于誰來護理,誰在護理并不重要,關鍵在護理的事實”以及“法定依據”。
  表面上看,作出補償的一方的理由,確實頗有一些道理。親人照顧加之退休,這樣的事實也很容易獲得一定程度的認同。通常情況下,我們對親人照顧往往是不計算成本,無論是親屬本人還是外人,都認為這種照顧幾乎屬于“順理成章”。從情感上講,親人照顧確實不計成本,也沒有任何利益性盤算。不過,親人之間除了特殊的親情關系,更重要的還是“獨立的法律個體”。簡單來說,無論彼此之間的關系如何親近,但首先人與人之間都屬于獨立的個體,擁有法律賦予的同等權利。
 
  民間有俗語稱,親兄弟明算賬。從字面上就不難理解,再親密的關系都不能改變彼此間法律資格的獨立性。一個人首先是法律人,然后才是擁有特殊關系的自然人。從法律的層面來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17條的規(guī)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y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yǎng)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簡而言之,司法解釋已明確,只要進行了護理就應有護理費并計算誤工費,誰來照顧都一樣,并不受身份和關系的影響。
 
  即便從常情來說,護理人與被護理者關系特殊,并且已經退體不存在誤工的事實。但實際上,誤工并非簡單的靜態(tài)過程,而是動態(tài)過程并具有綜合平衡的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和變化性。比如若非照顧受傷者,護理人完全可以去從事其他的勞務獲取報酬,同時護理別人所帶來的身心勞累也算得上一種隱性損失。退一點講,若因親人照顧就可以減少誤工賠償,這樣的“如意算盤”對相對方并不公平。既然請其他人護理就可以理所當然的支付賠償費,親人照顧為何又不可呢?支付護理費并計算誤工損失,“對事不對人”才符合最基本的邏輯關系。
 
  無爭議的法律事實,還會產生分歧和爭議,足以說明當事人的法律素養(yǎng)和公平意識,還有待于提高。從更寬泛的視角來看,持有這種認識的人不在少數,“受關系所困”也成為法律手段運用不足,法律保護未到位的主要原因。比如因為彼此關系太特殊而恥于運用法律手段去規(guī)避風險和維護權利,這種行為現象在民間還廣泛存在。熟人或親人彼此之間有借貸,礙于情面連一紙借條都沒有,出現糾紛后難以拿出有效的證據,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還比如夫妻共同財產,因為“特殊關系”加持,也往往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境地。
 
  好在隨著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的增強,“婚前財產”和“婚后AA”此類行為越來越普及。當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法律個體,擁有獨立的法律權利,其利益并不受特殊關系受損,則“對事不對人”的法律公平才會更好的實現,“以法律為準繩”的法律原則才會更好保護每個人的權利。于此而言,親人照顧有“誤工費”既是一種法律事實認定,更是一種法律常識的普及。(堂吉偉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