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善良遇見善良
時間:2020-12-03 23:49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以和為貴、以善為美的國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樂善好施;對已要求,主張善心永駐、慈悲為懷。曾有人說:對眾人而言, 的權利是法律;對個人而言, 的權利是善良。個人的權利行使得當,讓善良遇見善良,才會經歷人間最溫暖的邂逅。善意的成全彼此,才是人與人之間 貴的體面。
為報答留飯善舉,81歲老人清早鏟雪。黑龍江的冬天來得相對早些,雪也下得猛些。一家餐館還未開門,一位老人很早就拿著鏟子一點一點清理門前的雪。早上8點前,雪已經清理干凈。然而,這家餐館老板通過調取監(jiān)控才得知是怎么一回事。這位老人已經81歲,以撿拾空瓶、紙盒為生。之前餐館老板覺得老人生活不易,經常給老人留飯。當老人的飯不夠時,還主動給老人添飯。
正是因為餐館老板的樂善好施,遇見了老人有心清掃門前雪。善良藏在心里,卻能表達在行動上。真正的善良是無法掩飾、溢于言表的。餐館老板并不奢求老人回報她什么,只是自發(fā)地想要幫助弱勢群體。老人也并不抱怨生活艱辛,并不認為接受關懷理所應當,而始終心懷感恩,自強不息。餐館老板和81歲老人都是心中有愛、心中有善之人。因為餐館老板樂善好施,關懷老人,就此得到了老人力所能及的回報。這兩者的相遇產生了人間最平凡的大愛,也是最觸動心弦的。
為感謝四年關照,兩名學生清掃寢室。相信如果經歷過畢業(yè)或者看到畢業(yè)生離校的人們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好像所有的畢業(yè)生可以理所應當?shù)牡教幦永。畢業(yè)生只帶走自己的必需品,輕裝回程,留下其他沒用的東西,堆積成山,依靠宿管阿姨辛勞清理。然而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兩名畢業(yè)生在畢業(yè)離校前利用三天的時間清掃了寢室。掃地拖地、抹桌、擦瓷磚、清洗廁所洗手臺和蹲坑,打包帶走廢舊用品與垃圾。還在桌子上留下送給宿舍保潔阿姨的百合花和紙條:“謝謝阿姨四年的照顧,519已經打掃干凈!阿姨辛苦了!愛你!”
無論是打掃寢室還是給阿姨留下字條,都是學生溫暖的善意,給全國大中小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正面榜樣形象,這樣的行為值得每一個學生學習。起初,學生們在學校肆意揮灑試卷、課本等,以慶祝畢業(yè)之喜。同時,這一行為也十分值得深思和質疑。一方面,學生畢業(yè)肆意丟棄廢舊書籍,看似歡喜。但這背后是否有學生對知識的厭倦和不尊重。另一方面,垃圾紛飛加重了清潔人員的工作量和資源的浪費。盡管學校和社會大有不同,但是學校始終是學生進入社會的基石;虻美危蟮穆凡拍茼槙承。學生有善心,懂得回報社會、回報他人,民族有善意,懂得栽培學生、愛護學生。兩者相遇譜寫的是一幅幅國家昌盛的動人畫卷。
為成全貧寒之子, 富足男孩舍棄新鞋。這是埃及拍的一個四分鐘的無聲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成全與善良的故事: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穿著簡陋的小男孩,踏著一雙報廢的人字拖,穿梭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以賣肥皂為生。他的人字拖斷掉了,于是他坐在墻角,對著自己的破鞋發(fā)愁。相反,另一個小男孩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穿著干凈整潔,和爸爸在車站前面的長椅上坐了下來,還時不時地擦拭著锃亮嶄新的黑皮鞋。主人公看到這一雙閃亮的黑皮鞋,眼里滿是羨慕與渴望。這時,火車即將開動,男孩的父親催促著他上了火車?墒,在擁擠的人群中,男孩的一只黑皮鞋被擠掉了;疖噯恿.......主人公看到了這只皮鞋,猶豫了一會兒,很快,他捧著他渴望的黑皮鞋,追著列車拼命奔跑,但還是無法把皮鞋交到原來那個小主人手里。就在此時,火車上的小男孩脫下了自己另外一只腳上的鞋子,扔給了這個窮人的孩子,兩個小男孩相視一笑,影片就此結束了。
有時候善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而是適時放棄,歡喜成全。從小的教育一直在告訴我們學會追求,成就自己。熟不知,對別人的成全,是對別人最大的善意,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善意。鞋子壞掉的男孩不會為了一己私欲留下鞋子,而是盡力奔跑,希望把鞋子還給它的主人;疖嚿系男∧泻⒉]有一味抱怨鞋子送不到手上,也沒有就此郁郁寡歡,而是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把鞋子丟給了更需要它的人,成全了彼此,這就是人性之光。人性的光輝,不僅僅在于自己爭取到了什么,更在于自己給予了什么。給予正是一種善良的表現(xiàn)。
善良的可貴之處,在于它能舍得、能付出、能給予。誠然,讓善良遇見善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社會全體人員共同努力。 如今仍有一些作奸犯科之人,破壞社會氛圍,帶偏社會價值觀。我們應堅決遏制不法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匆娚屏,回報善良,為這個社會增添一縷光,一縷點亮社會每個陰暗面的光,一縷喚醒正在裝睡的麻痹人的心靈的光,一縷帶給善良的人多一點肯定和鼓舞的光。愿社會中每一個人以忠為旗,以善為幟,憑良心處事,憑心靈立世。讓善良遇見善良,永遠保持熾熱,永遠充滿陽光,永遠心懷希望。(鄧亞文)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