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檔電影《你好,李煥英》賺足了觀眾的笑聲和眼淚,實現(xiàn)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戰(zhàn)績.影片根據(jù)賈玲親身經(jīng)歷改編,講述“賈曉玲”穿越到媽媽“李煥英”的青年時代,希望通過“逆天改命”從而讓她高興,雖然鬧出不少笑話,但讓廣大觀眾都深深感受到了母愛的無比偉大.
“李煥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無數(shù)母親的縮影,她們吃苦耐勞、樂觀堅強,僅僅“希望女兒健康平安”.但和同時代的廣大“農(nóng)村母親”不同,電影中的“李煥英”是“吃國庫糧”的,雖然她也有困難和煩惱,但有穩(wěn)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眾多“農(nóng)村母親”眼里,她的生活是令人羨慕、并且遙不可及的.
農(nóng)村的母親們,肩上的擔子會更重,吃的苦更多.她們就宛如一個個陀螺,每天忙里忙外,一刻不得清閑.她們除了要和男人一樣下地種田,努力賺錢,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最終,慢慢地銀絲染白了她們的雙鬢,皺紋爬上了她們的額頭,生活的重擔果斷壓彎了她們原本挺直的腰板,曾經(jīng)的颯爽模樣已經(jīng)隨時光一去不復返.
有句俗語,“你養(yǎng)我小,我養(yǎng)你老”.反觀子女,一些人嫌棄母親年邁體弱,不能干活,成了自己的拖累;有的厭煩老人精力不濟,面對新事物幫不上一點忙;有的怨恨父母一碗水不能端平,斤斤計較……
也有一些人,把“養(yǎng)”簡單地理解為給錢給物,但在儒家的視野里,孝包含了三個層次:大孝尊親,次孝弗辱,其下能養(yǎng).孔子認為,如果孝僅停留在 層次的“能養(yǎng)”,這與動物是沒什么分別的,因為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羊羔尚有跪乳之恩,所以人畢竟是更高級的生靈,必須超越這些.
想起某村一位老人說過的幾句話,為什么明知道被騙,還要參加騙子組織的“一日游”.其中一位老太太說:他們是騙子,可是會和我拉呱,會來看我,會噓寒問暖,他們組織的活動熱鬧得很,我天天一個人在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可見,農(nóng)村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豐富,還有兒女的陪伴.哪怕只是一次耐心的傾聽,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問候的電話.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作家莫言曾把母親接到城里同住,一段時間后,老人只覺得“終日似囚籠一般”,非要回老家不可.無奈之中莫言寫下《老母親》一文,文中說,“生存延續(xù)的意義是什么,生養(yǎng)我而我不能反哺,是獨我之悲哀還是生命注定孤獨?”
電影最后,賈玲以字幕的形式向自己現(xiàn)實中早逝的媽媽李煥英真情告白,但現(xiàn)實中再熾熱的愛也無法傳遞給已離世的母親.古語常講“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因此孝親要趁早,更要做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楊博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