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傷人于無形的冷暴力:如何應對冷戰(zhàn)?
生活總是免不了摩擦,即使平時在怎么相敬如賓,我相信總會被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瑣事給打敗。當面對爭執(zhí)時,有人為了躲避爭吵,選擇用沉默回應。面對忽視的時候,有的人也選擇用冷漠應對,希望另一半能夠在這刺骨的寒意里,感受到自己的憤怒。這就是伴侶之間的生化武器——冷暴力。
Q:親愛的,你生氣了么?
A:沒有
好像我承認我生氣了就有用了?我承認我生氣了,你就會哄我?我承認我生氣了,我會很丟人的好么,承認我生氣,顯的我太沒度量了。
Q:親愛的,我下次再陪你逛街好不好?
A:恩,無所謂
他們寧愿在心里生悶氣,也不愿意告訴你究竟是怎么了。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認為,要是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后果更嚴重。于是他們就會用“沒啥,無所謂啊”來間接表達不滿。我這樣,你會感受到殺氣了吧......
Q:親愛的,我們去吃飯好不好?
A:.........
Q:親愛的,想吃什么啊?
A:.........
Q:親愛的,你到底怎么了?能不能應我一下,是不是啞了?
A:.........
我不說,并不代表我啞了,我只是靜靜的看著你這個SB不爽,這種技能叫:沉默的懲罰者。
以上這些情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這通常都是冷戰(zhàn)的前兆,專業(yè)的大神們都叫它——被動攻擊行為模式,這是伴侶之間吵架之后慣用的手段。那些回避、害怕沖突的人更喜歡回避攻擊,自尊水平較低,不夠自信的人也喜歡用被動攻擊,因為你永遠不能正面描述你的感覺,特別是憤怒。
被動攻擊行為可以從很多方面解釋,但是其根本是:害怕并回避直接的沖突,同時感覺自己的無力和無望。所以他們習慣回避,結果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掙扎在雙方的權力不對等中。
被動攻擊的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種:
諷刺(喲,今天穿的那么帥,是上京趕考。
用沉默來對抗(別和我說話,吻我)
拒絕親密(你今晚睡地板吧)
總是用批評的目光看待人和事(這SB,我就是看他不爽)
不做別人要求的事(你叫我做,我偏不做)
戰(zhàn)爭的導火線
憤怒——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個壞事。憤怒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它可以提醒我們有什么錯了,它可以幫助我們關注這些東西,讓我們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觀、目標、人際關系和親密連接。冷戰(zhàn),是伴侶沖突的常見形式,比起吵、打、暴力的激戰(zhàn),冷戰(zhàn)算是很溫柔的對抗(殺人不見血)。
冷戰(zhàn)的形成,一般是在不同的激戰(zhàn)毫無結果之后,選擇的另一戰(zhàn)術,當然也會是畏懼或厭倦激戰(zhàn)的反應。伴侶之間的冷戰(zhàn),可以是歷經(jīng)激戰(zhàn)之后的休戰(zhàn),也可以說是把戰(zhàn)場轉到心理戰(zhàn)場上,上演兩個人的啞劇。但是這未必能帶給我們刺激、解恨、痛快,但肯定少不了焦慮、憤懣、窩火、以及諸多擔心。
任何戰(zhàn)爭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冷戰(zhàn)也一樣,但是不同的是,它內外兼修:一,既可像外功太極拳似的四兩撥千斤緩解矛盾的沖突,回避矛盾升級和沖突的激烈化;二,也可以類似九陰真經(jīng)等內功心法暗挫對手。而持續(xù)的冷戰(zhàn),自然會滋生諸多誤解、誤讀、誤傷,這勢必導致伴侶關系的冷爆裂。
那么如何應對冷戰(zhàn)呢?
有一個朋友曾對我說說:夫妻冷戰(zhàn)還不如吵架,可以把怨氣發(fā)泄出來;這一點我并不否認。但是,有時候在吵架的時候,我們會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忍不住飆出糞便似的話語,不僅惡心到了別人,還臭了自己的嘴。而冷戰(zhàn)呢,又像是看不見的內傷,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指不定再哪天爆發(fā)起來,直接一命嗚呼。
所以,溫情和理解是建設愛情的核動力。在冷戰(zhàn)時的情侶們,正好有空間反思:
他(她)的冷漠意味著什么?(是不是又想買哪個包包了)
在更深層次上追問,冷暴力這種行為模式所潛藏的動機是什么?(自尊和面子a重要還是女/男票重要)
是什么東西驅使我誓“不抵抗”也不“不和好”?(永不服輸?shù)木瘢?/div>
通過冷戰(zhàn)“我”想達到什么?(讓他別再像SB那樣對我)
我一般不容易生氣的,一旦生氣就特別嚴重,所以我會選擇對我的女票保持沉默,是在冷靜自己,也算是保護她,等到自己冷靜下來了再好好談(tui)談(dao)。
無論如何,經(jīng)營愛情都不容易,如果你們依深愛著對方,不要吵架也不要冷戰(zhàn),可以選擇找一個時間一個合適的地方,雙方靜下來,好好談談心,也許會更好。
如果愛,就用心珍惜、用心愛,不要讓你的愛輕易去受傷害。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