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域顧名思義是色彩的范圍。在很大程度上,色域與色彩空間是同義詞,但是矯情的話,也可以說有區(qū)別——色域指顯示設備能夠表現(xiàn)的顏色,在特定色彩空間內(nèi)的范圍。
顯示器達不到人眼的色彩分辨極限,是因為那樣做1.色彩管理復雜2.制造成本太高。
色彩是人眼對光線波長和振幅的反映,一般人可以感知可見光范圍是400-760nm波長,有些人更多一些,為了清晰準確地管理色彩,我們動用數(shù)字語言定義每種色彩。
色域/色彩空間/色域空間(color space)是通過空間坐標方式來量化分析色彩。色彩包括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又稱彩度、純度)和明度(lightness)三個屬性。為定位這三個屬性,最直接的色彩空間是三維的,但二維似乎更為常見、還有一維、四維的。
為簡化問題,我們暫不討論明度,以CIExy色度(chromaticity,指色相和飽和度的組合)圖譜的二維坐標系對應的RGB色彩模型來討論。
在CIE(根據(jù)國際照明委員會)色度圖譜是個二維坐標系,x、y軸是RGB三色分量的函數(shù),人類肉眼能夠分辨的色度范圍是一個馬蹄形,馬蹄形外圍黑色實線上的數(shù)值對應色光的波長。從視覺角度來說,這個馬蹄形就是最大的色彩空間,包含所有的色度。
RGB彩色管理是根據(jù)人類視錐細胞識別顏色的生理特點,通過紅綠藍(RGB)三色的混合疊加混合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顏色。RGB三個分量,能夠在色度圖上占據(jù)的必然是一個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是“正”紅、“正”藍、“正”綠。這個三角形占據(jù)的坐標空間就是某一特定的“RGB色彩空間”,或者叫“RGB色域”。目前我們不同標準定義了多個RGB色彩空間,大小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sRGB,其次是更大的Adobe RGB。但絕大多數(shù)RGB三角形空間都小于這個馬蹄形范圍的。
因為要完全涵蓋馬蹄形,這個三角形必須非常之大,其中有大量空間對應人眼看不到的顏色,這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同樣的數(shù)據(jù)量,如果很多數(shù)據(jù)資源無用,剩余數(shù)據(jù)資源定義色彩的精度就會下降。這是大家不愿見到的。更何況sRGB這樣較小的色彩空間也可以比較有效的描繪視覺效果。
還有一個嚴重問題,如果不懼數(shù)據(jù)龐大,讓色彩空間大于人類可識別的400-760nm波長范圍,從色彩管理上來說也沒什么,但顯示時就需要紅外和紫外通道。這兩個通道人類肉眼無法識別,還是需要紅、綠、藍通道來還原的色彩空間,又回到了馬蹄形內(nèi)的三角。
所以,色彩管理時,大多數(shù)色彩空間都不會達到人眼的色度范圍的極限。
再說人眼分辨色彩細微差異的極限。這個在色彩管理上倒不是什么大問題了。
早年間常常提到16色、256色(8bit色彩)、16bit和24bit真色彩的區(qū)別,今天數(shù)碼相機則有8bit、14bit色彩深度只說。以24bit真色彩為例,24bit指RGB三種顏色每一個的分量都有8bit數(shù)據(jù),也就是數(shù)碼相機所謂的8bit色彩深度。8bit數(shù)據(jù)可以記錄256級不同的亮暗程度(色階),每一個像素通過3個8bit單色的混合,可以呈現(xiàn)出16,777,216種不同的顏色,也就是所謂的16M色。以此類推,14bit色彩深度就是42bit色彩,RGB每個分量16,384級不同亮度,總共4,398,046,511,104種顏色。
人眼不要說分辨4,398,046,511,104種顏色了,6,777,216種也分辨不出來啊。換句話說,如果單色色階只變化1/256,真的分辨不出。所以色彩管理上來說,24bit色彩(8bit深度)已經(jīng)超過了人眼分辨色彩細微差異的極限。
再來說說顯示器的色域(color gamut)。這個色域,很多時候指顯示設備在某一給定色彩空間內(nèi),所能顯示色彩的范圍。
當然,無論色域范圍還是色彩細微差異查過人眼極限的顯示器都是可以存在的。色彩細微差異可能很重要,很多顯示器都能做到。至于色彩范圍達到人眼極限,理論上可行,但是需要增加更多的通道,效果還不一定顯著,投入巨大有必要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