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費俊龍17年后再飛天 曾在太空連做4個前滾翻
時隔17年,57歲的費俊龍再次飛天,那很多網(wǎng)友就很好奇,為什么楊利偉沒有再次飛天呢?
很多人說是楊利偉作為中國太空第一人,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受了嚴重的傷,后遺癥嚴重。導致沒有辦法在飛天,首先,這是一個謠言,楊利偉如今仍在訓練。
的確,神舟五號航天任務可以說是中國航天任務中最危險的來。
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許多航天技術并沒有得到實際驗證,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這也就意味著當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上天的時候其實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
神舟五號艙內(nèi)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產(chǎn)品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并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作為首位登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必須冷靜精準地完成各項任務,否則等待它的不僅是失敗,還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當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時候,火箭和飛船急劇震動,產(chǎn)生了共振。這是一種非?植赖哪芰坎?植赖绞裁闯潭饶?有人說一輛平時的卡車過橋時,一旦發(fā)生共振,所產(chǎn)生的能量波能直接把大橋振毀。
持續(xù)了26秒的共振幾乎撕裂了楊利偉的身體,讓他自己都認為可能挺不過去了,即將光榮犧牲。
除此之外,著陸時巨大的沖擊力,因為麥克風有不規(guī)則的棱角,楊利偉嘴角受傷,這也是為什么楊利偉嘴角流血的原因,這要是在頸上,后果不敢想象。
但是楊利偉并沒有受到什么難以痊愈的傷勢,也沒有什么后遺癥導致沒有辦法飛天。
神舟五號作為首次載人飛船,肯定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楊利偉就根據(jù)自己的乘坐體驗負責協(xié)助研究人員進行改進。
比如提高了座艙的環(huán)境控制能力,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艙內(nèi)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并調(diào)節(jié),從而提高了航天員在飛船內(nèi)的舒適性。
神舟六號科研人員還研制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確保返回時,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可以保證密閉性。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jīng)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
神舟六號飛船上新增加了40余臺設備和6個軟件,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余臺,軟件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這都是根據(jù)楊利偉首次飛天的反饋來進行改進的。
由于楊利偉是當時 有過飛天經(jīng)歷的航天員,他更重要的任務是用自己的經(jīng)驗指導和幫助隊友。
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楊利偉都是在負責宇航員的選拔和訓練, 像“神六”航天員的選拔訓練中,楊利偉既是考官又是教練。他把自己的飛行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航天員,并首次提出了“零失誤”的目標。
而在“神舟六號”任務完成后,楊利偉作為項目組責任總指揮,開始策劃和組織實施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的準備工作。
2010年,中國第二批宇航員選拔完成,楊利偉為第二批宇航員的選拔和訓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了復雜航天員的訓練和選拔之外,此后,楊利偉還擔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等職務,目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要負責工程總體以及航天員、空間站、飛船、運載火箭、空間應用、發(fā)射場、測控通信等各大系統(tǒng)。
所以雖然楊利偉并沒有再次飛天,但依然在中國航天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梢哉f,楊利偉從成為航天員的那刻起,就一直在為中國航天奉獻自己的力量,無論在臺前還是幕后。
而2023年,中國還有2次載人航天發(fā)射任務,目前僅有景海鵬、楊利偉、劉旺、張曉光四人沒有執(zhí)行任務。
所以楊利偉2023年可能會再圓飛天夢,楊利偉曾多次表示,自己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所有航天員訓練,自己仍然具備再次飛天的能力。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楊利偉想要再次飛天的心情,希望楊利偉可以和費俊龍一樣,再次實現(xiàn)自己的飛天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