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印度摩揭陀國(Magadha)國王遣使隨之來中國。貞觀十七年三月,唐派行衛(wèi)尉寺丞李義表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伴隨印度使節(jié)報聘,貞觀十九年正月到達摩揭陀國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爾西南拉杰吉爾),次年回國。貞觀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為正使,與副使蔣師仁出使印度。未至,尸羅迭多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爾邦北部蒂魯特)王阿羅那順(Arunasva)立,發(fā)兵拒唐使入境。
玄策從騎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發(fā)兵一千二百人,與泥婆羅(今尼泊爾)王那陵提婆(Narendra-deva;一說是Auvarman)兵七千騎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羅那順而歸。高宗顯慶三年(658,一說顯慶二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達婆栗阇(今印度達班加北部)國,五年訪問摩訶菩提寺,禮佛而歸。
玄策幾度出使印度,帶回了佛教文物,對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貢獻。著有《中天竺國行記》十卷,圖三卷,今僅存片斷文字,散見于《法苑珠林》、《諸經(jīng)要集》、《釋迦方志》中。近年,人們在洛陽龍門石窟發(fā)現(xiàn)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題記。
一場戰(zhàn)爭中最大的輸贏不在于勝敗,而在于這場戰(zhàn)爭究竟為一個國家?guī)硇┦裁。玄策為這場戰(zhàn)爭付出了很多精力,并且?guī)Щ貋砹嗽S多佛教典籍,無愧于這場戰(zhàn)爭的最后贏家。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