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知道這一點,所以會有張昭舉薦諸葛亮給孫權(quán),諸葛亮不肯留一說。在諸葛亮看來,孫權(quán)是個很好的領(lǐng)導(dǎo)者,但他可以尊重優(yōu)待諸葛亮,但不可能充分發(fā)揮諸葛亮的才能。也就是說,諸葛亮需要一個完全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而不僅僅是一個高官。另有一點諸葛亮也不可能留在東吳,他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封建社會,正常情況下兄弟倆不可能都任 別的要職,弟弟一般也不可能超越哥哥任職。如果僅僅是混飯吃,諸葛亮不可能等著劉備,恐怕在龐統(tǒng)以前就出來做官了,畢竟人家在東吳有個哥哥。
剩下的就是身邊的劉表了。劉表這個人曾經(jīng)有一個不錯的開局,但這個人有兩大短板:靠當(dāng)?shù)睾雷迤鸺乙彩芎雷蹇刂;沒有覽盡天下的眼光也就沒有一收天下的大志。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岳母的妹妹是劉表的繼夫人,這樣說來,諸葛亮和前一條倒是沾一點邊。但妻族和自己家族是有區(qū)別的,何況有那些有擁立之功的豪族在,劉表又怎么可能讓一個無兵無官職的毛頭小子官職在這些人之上?
另外從諸葛亮自身來說,恐怕也恥于走這條道路,否則,荊州從事之類的官職早就干上了,也等不到劉備的到來。再就是劉表這人缺乏戰(zhàn)略眼光。比如說袁、曹兩家爭斗,這本來是劉表縱橫捭闔的好機會,部下也勸他表明立場,但他就是來一個兩不沾邊,結(jié)果是曹操獲勝,回過頭來就對付他。這就像他人評價的那樣,和平時期,劉表可能是一個“三公之才”的人(賈詡語),但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他也就是一個“自守攤攤”的人(曹操語)。諸葛亮就在荊州,對于劉表的所作所為,應(yīng)該是看得比其他人更清楚,因而也不會屈身于這樣人的麾下。
劉備的情況正好相反,他大半生都在游蕩,可以說他自己都不知道將身往何處!另外他雖然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中山靖王后代多如牛毛,到了他這一輩連一個世代也搞不清楚,說到底就是一個小地主家庭,就家族地位來說,諸葛亮一點都不比他低。這一點也很重要,這讓他們在結(jié)合之前可以平等的地位來審視對方。對諸葛亮來說,他需要知道劉備的志向是什么?
劉備能不能給他那份信任?而對于劉備來說,他只需要知道諸葛亮究竟有多大的才能,想必關(guān)于自比管仲、樂毅的話他也聽說過。所謂的“三顧茅廬”,不過就是雙方的一次探底,在劉備,看諸葛亮是不是名實相符;在諸葛亮,看看劉備到底有多少誠意。當(dāng)兩人都看到了對方就是自己所需要的,這種關(guān)系很快就會確定下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