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趣歷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慈圣皇太后的故事。
子女的教育是古往今來人們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古代的帝王之家尤其如此。對于兒子的教育甚至被看作是王朝能否長治久安的關鍵。明朝的開國之君朱元璋為教育后代創(chuàng)作了《皇明祖訓》,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太子教育的制度。傳至明神宗時,朱翊鈞即位時年方十歲。穆宗臨終前以張居正等為輔政大臣,其教育問題后來便主要由張居正負責。但因神宗皇帝年幼,其在宮中的日常起居、言行的照顧、教育便成了慈圣皇太后的任務。
李氏是神宗皇帝的生母,北直隸漷縣人。隆慶元年(1567)被封為貴妃,神宗即位后進封為慈圣皇太后,居住于慈寧宮。為了小皇帝的教育,首輔張居正請求慈圣皇太后徙居于皇帝居所乾清宮,監(jiān)督神宗皇帝的起居、平常言行。
慈圣皇太后對神宗的教育極為嚴格。有時神宗不讀書,慈圣皇太后便命人將其召來罰跪。神宗皇帝聽經(jīng)筵講師講完課后,必須要到慈圣皇太后處將所講內(nèi)容重新復述一遍,以防止遺忘。如果是上朝之日,慈圣皇太后早在五更時分便提前來到神宗居所,厲聲呼道:“皇帝該起床了,要上朝了。”隨即讓左右太監(jiān)將神宗架起來坐下,取過水來讓其梳洗,然后牽著他的手一起登上御輦,前去朝會。神宗皇帝因而侍奉慈圣皇太后極為恭謹,唯恐出錯被罰。
有一次,神宗皇帝在西苑宴飲,乘著酒勁,讓兩名宮女表演新曲調,宮女推辭說不會唱。神宗皇帝很生氣,提起劍便追向她們,口中嚷嚷著要將其殺死。左右太監(jiān)急忙勸解,最終以發(fā)代頭,割了宮女幾縷頭發(fā)才算完事。第二天,慈圣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大怒。她穿上樸素的青布袍,卸去所有的冠帶首飾。隨即傳喚首輔張居正,將神宗皇帝的過錯告訴他,并讓他為神宗草擬罪己御札,傳之朝野。然后又把神宗皇帝召來,讓他跪下,細數(shù)其過錯,并對他說:“難道朱家就只有你能當皇帝嗎?”那幾天宮中傳聞,太后要仿效漢朝的大臣霍光,將神宗皇帝廢除,立潞王為皇帝。神宗皇帝非常害怕,長跪在慈圣皇太后面前請罪,痛哭流涕,連聲保證以后再也不敢了,這才完事。
萬歷六年(1578),神宗皇帝大婚,慈圣皇太后返回慈寧宮。臨搬離前,她對張居正說:“我不能再早晚監(jiān)督皇帝了。先生親受先帝托付,一定要朝夕教誨皇帝,不負先帝所托之誼。”可見即便神宗皇帝成年了,慈圣皇太后仍然對其教育非常關心。
綜上觀之,慈圣皇太后對神宗的教育可謂嚴苛之至,尤其注重其勤政、德行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但是親政以后的神宗皇帝,尤其是在張居正去世后,卻繼承了其先祖的遺行,背離了她的教育,對于繁瑣的政務并沒有多少興趣。
在神宗當政之時,甚至出現(xiàn)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就連大臣所上奏疏,多數(shù)情況下都留中不發(fā)。不僅如此,他還特別寵幸太監(jiān),對于錢財趨之若鶩。不停地派遣太監(jiān)、錦衣衛(wèi)至全國各地征收商稅,挖掘礦產(chǎn)。這些礦監(jiān)、稅使又都是貪鄙無行之輩,貪污受賄,貪贓枉法,迫害當?shù)毓賳T、百姓,嚴重破壞了明朝的統(tǒng)治秩序。而對于朝廷大臣則極為蔑視,將言官的上疏諫議當作是“賣直”,動不動就施以廷杖。后來又寵幸鄭貴妃,遲遲不立太子,導致朝堂之上出現(xiàn)門戶之見,徹底開啟了延至明亡的派系黨爭。這一切最終掏空了明朝的潛力,造成了后來的滅亡。
那慈圣皇太后的嚴苛家教為什么沒有對明神宗起到作用,反而適得其反呢?首要的原因當歸結于明神宗自身的性格。小編一直認為人的性格在懂事之后就已經(jīng)固定,很難再通過家教或者其他外在教育進行徹底改變。明神宗是一個自尊心很強和自以為是的人,越是對其進行管束,越是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于慈圣皇太后的要求,神宗皇帝主要是出于對長輩的畏懼和丟失皇位的擔心,這才勉強的遵守。對于太監(jiān)馮保和首輔張居正的威勢的懼怕,根源還是來自于慈圣皇太后。穆宗去世時指定張居正等來輔佐、教育神宗,但是監(jiān)督執(zhí)行此事的是慈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也時不時地將張居正召來,詢問神宗的教育狀況,并不只一次敕諭張居正對神宗嚴加教誨?梢哉f,在神宗看來,張居正是慈圣皇太后的代言人。至于馮保更是如此。從追殺宮女一事可以看出,神宗對于這些德行、禮儀等的要求并不是自身在主動學習,主動嚴格要求自己,而是純粹出于外在的壓力。所以慈圣皇太后的教育并沒有對他產(chǎn)生什么實質性的影響。一旦成年并親政之后,這些要求便被他拋到了一邊。更為嚴重的是,他還因此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他不敢對自己的母親動手,但是馮保、張居正卻不同。他們只是臣子,且其掌握大權以來在朝廷之中樹敵太多。神宗皇帝等張居正去世后,便因勢利導,引導朝臣對張居正、馮保展開瘋狂的打擊。剝奪其所有的封贈、官職,查抄其家。扳倒了馮保、張居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打掉了慈圣皇太后在他心理上的部分陰影。至于后來的惰政、亂政可以說是神宗皇帝逆反心理的進一步抒發(fā)。所以神宗皇帝幼年接受的教育不僅沒有改變他的德行,反而引導他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同樣是年幼登基,清朝的康熙皇帝便是另一種光景。這就是性格不同的緣故。
明朝之世,在皇帝親政后,太后一般情況下很少干預政事。所以慈圣皇太后的嚴厲家教在神宗親政后便不再繼續(xù)。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規(guī)定,后宮不得干預朝廷政事。慈圣皇太后是一個很遵守規(guī)定的人。從神宗登基始,對于朝廷政事便很少干預,專注于教育神宗。自神宗親政后,神宗所行之事都是朝廷政事的一部分,慈圣皇太后更是不會干預。就像當年英宗皇帝親政后任由太監(jiān)王振專權亂政,當時的孫太后便沒有什么行動。憲宗一朝,汪直、僧繼曉、鄭貴妃等弄的朝廷烏煙瘴氣,錢太后、周太后都沒做過什么讓朝廷恢復秩序的努力。神宗皇帝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在親政后便敢于無所顧忌。
皇帝的生活環(huán)境與普通人家不同,周圍始終圍繞了一大批追逐權力的宦官。朱元璋就曾經(jīng)說過,宦官因為身體不完整,對于權力有著異乎尋常的渴望。而這些人又時刻與皇帝生活在一起,皇帝很容易便受到他們的影響,將之視為自己最為信任和親近的人。而宦官又很少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人。如何討皇帝歡心,又能從中得到權力或財富,這是宦官始終考慮的問題。后來神宗皇帝之所以往各地派遣太監(jiān)監(jiān)督開礦、征收商稅,便是因為受到太監(jiān)的蠱惑。如萬歷十六年(1588),神宗皇帝派遣宦官到五臺山祈禱,途中這位太監(jiān)便了解到紫荊關外廣昌、靈邑有大量的銀礦,回來便告訴了皇帝。神宗立刻召集內(nèi)閣大臣申時行等人商議開礦之事。雖然后來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命將已有礦洞堵塞,但是這卻勾起了神宗皇帝的貪欲。而這也成為后來神宗派遣礦監(jiān)的心思的開始。
圖/張居正故居
明朝為了太子、皇帝的教育雖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也多有賢明者,但是整個朝代的帝王家教都不盡如人意。就連朱元璋這么嚴厲的皇帝,其兒子如秦王等所犯下的惡行,都可用罄竹難書來形容了。而終明朝之世,能夠做到勤政、清明、為天下蒼生考慮的皇帝也沒有幾人。可見,慈圣皇太后對于明神宗家教的失敗并不是 的案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