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三國時代的梟雄,很多人剛一開始都會對曹操充滿好感,“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然而當人們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一番后,對劉備的欽佩之情就會越來越濃烈。劉備原本只是一個賣草席的平民,在東漢末年群雄并起的時代,憑著頑強毅力不斷從失敗之中站起來,打下一片屬于自己的江山,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其性格之堅韌世間罕有。
▲蜀主劉備起兵時期劇照
明末清初的 學者王夫之對劉備評價道:“劉先主以漢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賢圖治,民用乂安,尚矣。”此外,劉備也是三國時代最有感情色彩的君主,對關羽、張飛的兄弟情義,與趙云之間主仆情深,以及“三顧茅廬”感動諸葛亮,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起來也很好理解,劉備屬于大器晚成的人,創(chuàng)業(yè)生涯非常艱難,前半生幾乎是一事無成,因此劉備不可能像曹操一樣用威嚴約束手下、用權位籠絡手下,只能憑借上位者禮下的姿態(tài)感動臣屬,令他們歸心,這也是為什么蜀漢大臣很少背叛劉備的原因。
▲劉備召見龐統(tǒng)劇照
當然,僅憑感動臣屬保證他們的忠誠并不能成就霸業(yè),劉備的知人善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明朝禮部尚書孫承恩評價:“賢矣昭烈,寬厚弘毅。崎嶇立國,仗信履義。推誠任賢,肝膽孚契。顧命數(shù)詞,可訓后世。”諸葛亮、龐統(tǒng)、法正等人都是劉備發(fā)掘籠絡的人才,他們?yōu)槭駶h政權的建立與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人無完人,劉備對于身邊人才的安排和使用雖然深受世人贊譽,但他仍然不可避免地犯過錯誤,特別是生前錯殺一忠臣、漏殺一奸臣,直接斷送了蜀漢的國運。
▲蜀主劉備稱帝劇照
劉備錯殺的忠臣就是養(yǎng)子劉封。劉封原本姓寇,是樊城縣令劉泌的外甥。當時劉備用計取得樊城,與劉泌召開慶功宴,宴會上劉備見劉泌身旁站著一位器宇軒昂的英俊少年,十分欣賞,又想著自己還沒有子嗣,不覺多留了幾分注意。在宴會過程中,一位隨軍廚役在上菜時,不慎將一塊肉掉在地上,寇封見之將肉拾起,面不改色地放入自己的口中。這一幕被劉備看在眼里,于是他問劉封:“何以見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責下人,隨口吞食,是何意也?”
▲劉封劇照
劉封答曰:“身為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士卒廚役,終日勞累,愛之有余,偶有過失,安忍叱斥。”寇封體恤仆役、珍惜糧食,而且還能設身處地,時刻為他人著想。劉備在寇封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頗有感觸,向劉泌詢問寇封的家境。宴席結束后,劉備將他收為義子,改姓為劉。此后,劉封一直是蜀漢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為養(yǎng)父劉備的事業(yè)付出了滿腔熱血。
▲關羽及關平被俘劇照
當關羽從荊州北伐中原,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時,東吳大都督呂蒙采用白衣渡江的策略,直搗荊州軍的大本營。關羽前線態(tài)勢急轉而下,腹背受敵,糧草也快消耗完,然而劉封得知關羽的危急,卻并未派出人馬救援,眼睜睜看著關羽兵敗被俘。關羽被殺后,回到成都的劉封也被劉備下令斬殺。這件事上,劉封其實并不應該如此沉重的責任——連關羽都打不贏的仗,劉封去了是不是也只能是白白送死呢?或許是劉封按兵不動的態(tài)度,暴露了他所謂的“野心”,才讓劉備最后不得不痛下殺手。劉封死后,能夠繼承帝位的只剩下昏庸軟弱的劉禪,這其實也預示了蜀漢必將滅亡的最終結局。
▲李嚴劇照
劉備漏殺的奸臣則是李嚴。在《三國演義》之中,李嚴的戲份并不多,然而在真實歷史中,李嚴對蜀漢政權的傷害非常之大。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兵出祁山,李嚴負責押運糧草,魏國派遣司馬懿坐鎮(zhèn)關中,率領大軍抵御諸葛亮。兩軍交戰(zhàn)過程中,魏軍遭遇數(shù)次失敗,損兵折將數(shù)千人,形勢對蜀漢有利。然而當時正值夏秋,蜀中陰雨連綿,李嚴督辦糧草的進度跟不上大軍的消耗,他就派人給諸葛亮傳話,要求撤軍。六月,諸葛亮因糧草不濟無奈退兵。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退回蜀中后,李嚴為推卸督辦糧草不力的罪責,故作驚訝地問諸葛亮:“丞相軍糧充裕,為什么撤軍呢?”然后他又上奏劉禪:“臣請求丞相撤退,是疑兵之計,引誘敵人追擊,好與其決戰(zhàn)。”總之,李嚴用各種借口推卸自己的失職,雖然諸葛亮將李嚴的書信呈上以證實其罪責,但這一次北伐中所取得的戰(zhàn)果也付之東流。其實在先主劉備活著的時候,李嚴就很不安分,時常仗著自己的才華肆意妄為,多次犯錯都是被劉備保下來。彌留之際,劉備還將李嚴當作托孤大臣,“劉備病篤,李嚴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tǒng)內外軍事,留鎮(zhèn)永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