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武將的選拔,就連重文輕武的宋朝也不例外。
那么,古代選拔武將的考試都考什么呢?
武舉制度創(chuàng)始于唐代,武舉的興盛是明清兩代,特別是在清代。
通常來說,武舉考試設七個科目,各有具體標準。
一為長垛,即遠距離徒步射箭;
二為馬射,即騎在馬上射箭;
三為馬槍,即騎著馬使用長矛挑刺;
四為步射穿札,即射箭穿透鎧甲;
五為翹關,即舉重;
六為負重,即背米五斛,行走二十步;
七為才貌,即身高六尺以上,說話流利,應答如流。
早在唐朝武則天時期,武舉主要選拔將才,與文舉比較,其重要性不及文舉,武舉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舉的進士。
那時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武力值很重要。
到了宋朝,隨著火藥的應用逐漸頻繁,武功再高的戰(zhàn)將也擋不住火器的進攻。
因此宋代規(guī)定武舉不能只有武力,還要考問軍事策略,比如孫子、吳起兵法等。
到明朝,明朝武舉制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直到成化十四年,根據太監(jiān)王直的建議,以文科為例,設武科鄉(xiāng)、會試。
這時候考試內容主要是馬步弓箭和策試。
武舉考試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提議變革則是在火藥武器十分廣泛的萬歷末年,對武舉考試也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提議。
有朝臣主張設“將材武科”,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zhàn)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這么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提議,可惜并沒有引起朝廷重視。
到了清朝,武舉的重視程度大為加強,武官科舉出身者數量不斷增大,在軍中占有很大比例,制度日益嚴密,錄取相對公正。
因此,民間習武者爭先恐后參加武舉考試。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