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清朝乃是滿人建立,作為中原東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在很早就形成了諸多部落。
后來努爾哈赤所在的部落開始變得強大并逐漸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加之以中原地區(qū)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所造成的社會大混亂,讓他們有了入主中原的機會。
早在此時,后金女真族人內(nèi)部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親王輔政制度的雛形。
其實就是一種親屬政治參與行為,比如努爾哈赤的兒子和侄子都曾參與了政治,之后又增加了四大貝勒和五大議政大臣一同參與部落的管理。
包括皇太極,莽古爾泰,代善,和阿敏,分別將他們封為四大王,并且以每一個月為節(jié)點分別進行國家管理,這便為以后的親王輔政奠定了基礎(chǔ)。
但事情總會出現(xiàn)意外,努爾哈赤因為暴斃沒有立儲,而皇太極繼任了大位。
其實努爾哈赤原本有嗣子褚英,但是褚英脾氣暴躁,時常對兄弟們進行虐待,努爾哈赤知曉后,一怒之下廢除了褚英的嗣子身份。
代善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努爾哈赤諸子中的最年長者。
上文所說,代善軍功卓著,為后金建立了不朽戰(zhàn)功;另外,代善還手握正紅旗、鑲紅旗兩期,位高權(quán)重。
更重要的是,努爾哈赤曾宣布,在他百年之后,福晉們和阿哥們都交由代善照顧,這是直接表明了代善的嗣子身份。
盡管后來代善被廢除了嗣子身份,但他仍是四大貝勒之首,仍可參與治國理政。
后來,努爾哈赤病逝,由于情況太緊急,努爾哈赤并沒有留下繼任者的姓名,因此,代善、皇太極和阿濟格成為了最有力競爭汗位的人。
在關(guān)鍵時刻,代善放棄了自己的汗位之爭的資格,轉(zhuǎn)而擁立皇太極。
他并不是沒有與皇太極一較高下的實力,而是自覺能力不如皇太極。
而代善這一主動讓位的行為,反而贏得了宗室的敬重。
因此,在皇太極在位期間,代善屬實過得不好,他的權(quán)力一再受到打壓。
皇太極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親王輔政的制度進行改革。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將權(quán)力抓在自己手中,采用廢除原本制度的方式奪取了中央的決策權(quán),代善等三人全都被排擠在朝堂之外。
與此同時設(shè)立八大臣對國家大事進行管理,這是對親王輔政的完善和優(yōu)化,也是對全能力的一種分散管理。
后來在皇太極去世后, 權(quán)力出現(xiàn)真空,代善才又一次出來主持大局,維持著朝堂平衡。這與后來福臨的順利登基脫不開關(guān)系。
幫助繼位
和努爾哈赤相似的是,皇太極也是因為暴病去世,并且因為事發(fā)突然,也未曾設(shè)立繼承人,所以在他駕崩的時候,朝堂之上就暗流涌動。
兩黃旗大臣開始暗自密謀,想讓長子豪格繼位,但當(dāng)時并沒有得出明確答案,與豪格針鋒相對的,是多爾袞,并獲得了兩大白旗的支持。
因為爭奪過于激烈,支持雙方的旗人甚至發(fā)生了分裂,雙方在談判的時候各執(zhí)一詞,劍拔弩張,場面幾乎要是失去控制。
就在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代善的立場問題成為了群臣最關(guān)心的地方,無論他支持豪格還是多爾袞,另一方都會瞬間失敗。
在皇太極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9月26日,代善召集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商議嗣君的人選。
當(dāng)時多鐸曾建議代善即位,多鐸是皇太極的弟弟,也是鑲白旗的旗主,他和代善有著很好的關(guān)系,他的建議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但是代善拒絕了,他說豪格是皇太極長子,理應(yīng)即位。
因此,多爾袞一看自己沒有繼承大統(tǒng)的機會,也不能讓豪格上位,因此他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
這其實是最好的結(jié)局,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平輩,覬覦皇權(quán)的想法等同于叛逆。
因為這種行為既不符合漢族的嫡長子繼承,也與滿清的選舉繼承不同,最終在代善與群臣的支持下,擁立愛新覺羅,福臨為皇帝,年號為順治。
從這一事件中看,順治能夠登上皇位,代善是功不可沒的,也正是因為代善,才有了后來康熙對皇位的繼承,代善之所以擁有話語權(quán),是因為他背后的禮親王家族,這也是后來康熙遺詔之中照顧禮親王家族的主要原因。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