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377名扶貧干部為何被提拔重用
戴自弦最近被提拔了,由昭覺縣委宣傳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進入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前不久,四川脫貧攻堅“貧中之貧、難中之難”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拿出101個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成員崗位,面向駐村第一書記遴選,戴自弦一路過關斬將。
涼山州,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上世紀50年代,涼山實行民主改革,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由于自然條件差和發(fā)展相對不足,住房、道路、產(chǎn)業(yè)等看得見的貧困,與思想觀念、文化教育等諸多問題交織疊加,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qū)之一,17個縣市中有11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且均為深度貧困縣。
總書記強調(diào),深度貧困地區(qū),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打這樣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這個問題上下大功夫。否則,有錢也不成事。”今年2月, 總書記深入昭覺縣看望貧困群眾,隨后在成都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diào)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干勁。
派最能打的人!幾年來,四川涼山選派2072名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至今,共有377名第一書記被提拔重用,他們大都已是第二個任期。“用人導向是最重要的導向”。春暖花開時節(jié),記者深入昭覺、普格、金陽等深度貧困縣,歷時一周,訪談28位被提拔重用的第一書記,跟隨他們走村入戶,傾聽他們訴說苦與樂、失與得、被動與主動、挫折與成功,見證被他們改變的與他們被改變的。
一線磨礪下得去
“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就是檢驗、發(fā)現(xiàn) 干部的第一線”
戴自弦本來是被單位安排去“頂”一下的,結果卻“釘”在了那兒。
2015年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時,昭覺縣委宣傳部一時抽不出人,領導跟他說:“你先去頂一下。”
戴自弦被派到塘且鄉(xiāng)呷姑洛吉村時,已年過四十,屬“大齡”第一書記。
一大早,記者隨戴自弦從昭覺縣城往村里趕。30多公里山路全是碎石路,重車碾壓后的路面坑坑洼洼,坐在越野車里不時被顛起來,戴自弦戲稱,“這是能把身體里結石顛碎的‘碎結石路’。”
一路山高谷深,不時可見彝族群眾扶著犁鏵、趕著牛馬,種植洋芋。70分鐘后,抵達正在建設中的村部和衛(wèi)生室。記者以為村子不遠了,沒想到戴自弦抬手往上指了指:“還在5公里外的山上。”
“呷姑洛吉村是涼山最邊遠貧困的彝族村寨之一。我剛來的時候,從鄉(xiāng)上到村里不通公路,只能靠‘11路’,進村要翻3座山,走3小時山路,下午再回去,一天五六個小時耗在路上,幾乎什么事也干不了。”2015年9月,戴自弦剛上任時,鄉(xiāng)里給他在鄉(xiāng)政府安排了床位,可他只住了3個晚上,就打起背包,住進村里。
與戴自弦不同,今年33歲的蔣映凱當?shù)谝粫,屬于組織器重。3年前,他是普格縣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法院報了4個人,本沒有我,縣委組織部說我是省委組織部的選調(diào)生,要放進來。”
四川把深度貧困地區(qū)作為鍛煉干部、選拔干部的重要平臺,最大限度調(diào)集 干部人才資源下沉到貧困村。
“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就是檢驗、發(fā)現(xiàn) 干部的第一線。”涼山州明確“凡提必下”,要求州縣兩級部門出現(xiàn)職位空缺時,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提拔第一書記,否則須向州、縣委組織部作出說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