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四以來,白話文進入了現(xiàn)代人的語言領域,成為了大家交流和學習的重要語言;然而很難想象的是,還有人在2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古體詩歌,撰寫對聯(lián)。
一開始是嘗試著用古體詩寫一些筆記和心得,慢慢地,古體詩就成了他訴諸文字的常用方式
20多年的時間里 他創(chuàng)作了古體詩近3000首
徐海道,廣元蒼溪人,酷愛文學藝術,書畫、詩聯(lián)、攝影、收藏均有涉獵,相互滲透,其作品發(fā)表于海內(nèi)外。他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榮獲中國聯(lián)壇2009年十大新聞人物。他對古體詩較有造詣,詩聯(lián)貼近生活,平易近人。
在徐老的書櫥里,整整齊齊地放著一大摞泛黃的稿簽紙,均是用線縫合訂制成的小本本,上面記載了徐老20多年間寫成的古體詩和對聯(lián),有記載年月的最早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
徐老告訴記者,40多年時間里,自己的藏書類別里有很大一部分線裝書,內(nèi)容涉及書法、古體詩、楹聯(lián)和對聯(lián)。由于從小受家人的影響,自己對古體詩的接觸比較多,一來二往,覺得自己與古體詩的氣質很相近。一開始是嘗試著用古體詩寫一些筆記和心得,慢慢地,古體詩就成了他訴諸文字的常用方式。隨后,他給記者拿出了他用古體詩寫的讀書筆記、藏書筆記、古體詩,總量近3000首,楹聯(lián)和對聯(lián)近萬幅。給記者留下印象深刻的一首是他于1978年創(chuàng)作的古體詩:何愁票子無,莫怨少柴廚,留得青山在,家藏萬卷書。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徐老對書籍的熱愛。
有古體書籍為伴 創(chuàng)作有了靈感
徐老一生喜歡收藏古體書籍,常常是一邊工作,一邊“充電”。學著古人的模樣讀書,用古人的語言寫文章,吟詩作對,用他的話講,“我養(yǎng)成了對古體詩著迷的怪癖。”
徐老說,自己利用所收藏的古體書籍,以自學的方式從書籍中汲取營養(yǎng),先后創(chuàng)作詩歌3000首,楹聯(lián)和對聯(lián)近萬幅。這些作品中,有入選《蒼溪詩詞選》、《中國對聯(lián)集成·蒼溪卷》、《漢昌詩聯(lián)》。著有《簡繁字對照標準草書字典》、《通用漢字標準草書字典》等數(shù)十余種。其中最讓他感到具有成就感的就是編著了《通用漢字標準草書字典》,共計7831個字,出版后就銷售一空。
“有很多人問我,白話文都已經(jīng)普及幾十年了,干嘛還用古體文寫詩作文,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熱愛它。”徐老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在20多年的時間里堅持用古體語言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和楹聯(lián)撰寫,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是個很趕時髦的人。雖已年近7旬,但是對一些新生代的電子產(chǎn)品還能熟練操作,可以嫻熟的使用電腦,把古體詩歌、楹聯(lián)整理成電子文檔。
徐老告訴記者,自己今后的打算仍然是“讀書不止,寫古體詩不止,給后人留下點想頭。”廣元晚報記者
楊春 文/圖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