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營畫廊十年來,今年是比較困難的一年。從概念方面來說,畫廊作為藝術空間和藝術主體存在,不同于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所以國家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扶持,畫廊無法享受到;另外,因為社會對拍賣的關注度比較高,拍賣公司的影響力比畫廊大,畫廊培養(yǎng)起來的藝術家很容易被拍賣公司搶走。”北京藝凱旋藝術空間總監(jiān)李蘭芳坦言。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畫廊市場中虧損并勉強處在維持及半歇業(yè)狀態(tài)的畫廊約占畫廊總體數量的35%,而處于盈利狀態(tài)的畫廊大約只占畫廊總體數量的7%。而在這些虧損畫廊中,主營性畫廊的虧損與關閉數量占到了虧損、關閉畫廊總數的32%,幾乎占到了其總保有量的半壁江山;非主營性畫廊的虧損、關閉數量占到了虧損、關閉畫廊總數的近70%,也占到其總保有量的35%左右。
“如果按照全國1560家畫廊、北京742家畫廊的整體狀況以及畫廊行業(yè)目前整體結構來講,能夠盈利的畫廊也許7%都不到。”北京畫廊協(xié)會主席程昕東認為,中國畫廊業(yè)目前的薄弱更應該從宏觀的角度看——我們現在的社會對文化的公共教育還沒有形成,藝術品市場就迎來了資本時代。當拍賣行將藝術品的商品屬性明確,并讓社會知道這也是一種可以盈利的投資模式,承擔藝術傳播、培育的個體畫廊自然處于劣勢。“正因為拍賣市場的力量強大,很多人借用了這個力量,比如從美術學院沒有畢業(yè)就直接送拍,這樣就可以很快有名氣和一個市場價格標準,因而造成藝術生態(tài)畸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