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荒戍邊的河南人是時代英雄
郭喜林
去新疆屯墾戍邊,保家衛(wèi)國。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賦予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項光榮使命,在進疆屯墾戍邊的隊伍中就有6萬河南人,男男女女組成的隊伍奔赴新疆,不僅為國家開墾了萬頃良田,而且為保衛(wèi)邊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遠離家鄉(xiāng),在新疆扎根成家之后,就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新疆人。而且,我們應該記住那些為國屯墾戍邊的河南人。因為,他們是時代的英雄;因為,他們沒有給河南人丟臉;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徹底改變了新疆邊區(qū)人民的生活質(zhì)量;因為,他們的勤勞樸實和攻堅克難精神,使一個荒漠化的石河子變成了綠樹成蔭、熱鬧繁華的城市。
據(jù)大河報12月6日報道,今天,從河南省會鄭州直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需要4個多小時,乘火車需要30個小時左右。而在60年前,河南志愿到邊疆屯墾戍邊、保衛(wèi)邊疆的支邊青年,走了15天還要多。資料顯示,僅1956年5月6日至6月15日,鄭州火車站就發(fā)出46趟專列,給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送去了5萬多名河南支邊青年。這些風華正茂、滿懷豪情壯別故鄉(xiāng)的中原兒女,用雙手把天山南北的亙古荒漠變成了萬頃良田。河南軍墾老戰(zhàn)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請轉(zhuǎn)告家鄉(xiāng)人,我們沒有給河南人丟臉!
勞動中的軍墾女戰(zhàn)士(翻拍照片)
徐貴機組當年奪得錦旗時合影(翻拍照)
徐貴
砍土鏝
馬太生(來自兵團軍墾博物館)
象征“軍墾”的砍土鏝與步槍
不管他們在屯墾戍邊中經(jīng)受了多少苦難,他們從不多說,只是用“沒有給河南人丟臉”這八個字給自己做總結(jié)。他們的樸實無華精神至今還保持著河南人的性格特征,而且一點都沒有改變。唯有得到改變的,是在他們的生活習慣中多了一些新疆元素。
當年風華正茂的小伙子和猶如桃花瓣笑臉的姑娘,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的甚至已經(jīng)年過八旬。而恰恰就是年齡的變化,讓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了新疆人民;而恰恰就是年齡的變化,才能說明他們在新疆的屯墾戍邊中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的歲月。因為,在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留下了凌冽的西北風痕跡,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皺紋,就像雕刻家的雕刀在他們的臉上的不同位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而且,在農(nóng)一師、二師、四師、六師,及瑪納斯河、烏河水利工程處,都有河南人艱苦奮戰(zhàn)的身影;而且,在河南人的人群里,他們有不少人在全體屯墾戍邊的隊伍中已經(jīng)成了勞動模范,有許許多多的男男女女在不同時期的努力工作中,已經(jīng)成了大家公認的 員。歲月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60年,但是,河南人屯墾戍邊的英雄業(yè)績始終不能忘記。而且,這是河南人與眾多屯墾戍邊者在新疆創(chuàng)造的歷史里程碑;而且,這是他們遠離家鄉(xiāng)為河南人建立的不朽功勛。所以,河南人民為這些屯墾戍邊的河南人感到驕傲與自豪;所以,河南人民感謝那些屯墾戍邊的河南人在新疆傳播了中原文化。尤其是那悅耳動聽的豫劇唱腔,不但滋養(yǎng)了在新疆的河南人,而且也成了新疆人民的精神食糧。
應該說,艱苦卓絕的特殊環(huán)境,是造就時代史詩和英雄的必備條件;應該說,越是環(huán)境條件惡劣,河南人越經(jīng)得起考驗;應該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河南人不怕困難的韌勁是取得一切勝利的根本保證;應該說,“沒有給河南人丟臉”的八個大字,是最富含金量的最美詩句。八個字,概括了河南人的品質(zhì);八個字,代表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八個字,代表了時代英雄的錚錚鐵骨;八個字,讓億萬河南人值得珍惜和敬仰。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