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與傾聽是心靈適合的“雞湯”
時間:2018-12-28 16:50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即將進入新的一年,14歲女孩想要媽媽買新款手機當禮物,當家長提議考試成績理想,才能買手機當禮物后,竟然關上門在自己的胳膊上割了近20刀。(《武漢晚報》)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更需要家長關注。他們的身體飛速發(fā)育、自我意識覺醒,但心理卻不夠成熟,離家出走、和父母吵架甚至自殺,都可能發(fā)生在這一時期。青春的叛逆期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自殘就不正常了,如何解決青少年的自殘行為顯得迫切起來。
自殘是指人刻意地傷害自己的行為,就是有意識地以種種方式傷害自己的身體,也可以稱為自虐,是減輕情感痛苦和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大多數青少年自殘與其性格和所處社會、家庭環(huán)境有關,當受到管束或事件發(fā)展不如其意時便會產生自殘行為來表達不滿。
面對有自殘行為的孩子,家長或老師往往都不知所措,放任自留也許是唯一的辦法。但對于還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缺少了教育,思想和心智都不成熟,很容易走向人生的另一面。面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用心加耐心是解決青春期自殘行為的不二法寶。
人各有異,每個人的人生觀都千差萬別,如果你發(fā)現你的家庭成員在情緒波動的時候產生了自殘行為,不要先去責怪,更不要順從,要冷靜下來,思考為什么這么小的年紀會自殘。自殘者有些是因為脾氣倔、性子急,遇到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但卻因為沒有辦法扭轉事態(tài),只能以自殘表決心;有些是做了很后悔的事,過不去內心的坎,人設仿佛崩塌了,認為自己不可原諒,只能一死了之;有些則是被感情所傷,不論是親情還是懵懂的愛情還是真摯的友情,都會是其輕生自殘的原因。
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用愛去思考,多與其溝通、多了解身邊人身邊事、多注意一些細節(jié),這樣才能更快的找到孩子自殘的根因。對于脾氣倔、性子急的孩子,寵著慣著當然不是“最優(yōu)解”,耐心的疏導教育,成為每日的必修課。教育要有方法,一般性的說教可能適得其反,針對于電影或現實中的人和事的評價,是與其思想擦出火花的好去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培養(yǎng)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驕不躁、坦然處事是避免其自殘的良方。對于做了后悔的事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更多是陪伴其左右,因為他們此時是孤單的,內心是空虛的,陪伴會讓其更快的走出自責的內心。對于被感情所傷的,傾聽是最好的辦法,這種人往往把事情憋在自己肚子里,直到自己承受不住了,才選擇自殘減輕痛苦。面對一個不愿敞開心扉的人,打開心扉是最好解藥,陪伴與照顧加之細心的觀察、探索式的談話,打開心扉只是早晚的事。
不要去責怪自殘的人,因為你沒有在其位置,無法去體諒一個人對自己都敢動刀的決心。陪伴、傾聽、用愛、用心去行動,換來的定是微笑與健康。(任俊杰)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