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無聲食堂”的文明倡導體現潤物無聲的教化
時間:2019-04-17 08:32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能做到“食不言”嗎?浙江三門縣浬浦中心小學推出“無聲食堂”:學生就餐時不能說話,要加飯加菜用手勢示意。“實行一個多月了,就餐時安靜了許多,秩序也變好了,低年級段(一——三年級)學生就餐時間縮短約5分鐘,糧食浪費情況也有好轉。”4月15日,副校長林勇告訴澎湃新聞。(4月16日《澎湃新聞》)
 
  國人好熱鬧,公眾場合呼朋喚友、大呼小叫、高聲喧嘩較為普遍,親人相聚和朋友聚餐之際,猜拳行令或蜂擁勸酒,整個場面洋溢著喜慶之色。此俗世代相傳已成根深蒂固的文化,彼此之間也習以為常并沒有任何不適。學校食堂作為群體聚餐之所,也因就餐者彼此聲喧而極為嘈雜,完全背離了“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
 
  “食而言”的喧鬧是一種不文明行為,既影響就餐的速度與效果,比如試驗對比發(fā)現,低年級段學生吃飯以前要25分鐘左右,現在基本在20分鐘內完成,桌面也比以前整潔了。同時,專心細致的吃飯,也有助于消化系統(tǒng)吸收,有利于身體健康。當然,最大的作用在于實現了“餐桌上的文明”,從現代文明規(guī)范的要求來說,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是一種國際慣例,也是當下亟待矯正的文明頑疾。實現文明層次的提升,推行“無聲食堂”確有必要,從小學生抓起也能達到“從娃娃抓起”的效果。
 
  “食不言”是一種公共文明與素養(yǎng),看似事小卻“茲事體大”,體現著社會文明程度。公共場所里的文明應當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媒體對此有諸多不同范例的介紹,其中最典型的場景是,在偌大的飯廳里,食客們總是很安靜的吃著,即便是相互交流也很小聲,絕不像國內食客大呼小叫,熱鬧得近乎于喧囂,鬧騰得過于嘈雜,那撲面而來的聲浪讓人難免有不適感。從文明意識的提高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來說,推出“無聲食堂”的初衷與善意值得提倡。
 
  不過,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讓學生在就餐時不說話,或者少說話,面臨著極大的習慣挑戰(zhàn)。就效果而言,經過一個月的實施,整體就餐環(huán)境已安靜了許多,秩序也在不斷的好轉,就餐的時間也在大大縮短,糧食浪費的現象得到了遏制,達到了“一舉多得”的綜合效益。由此足以證明,實行“無聲食堂”的文明素養(yǎng)的培育確有必要性,此舉若能不斷鞏固與提升,其前景也更加值得期待。
 
  文明的倡導與養(yǎng)成需要從點滴做起,以“潤物無聲”的長期堅持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時下的問題恐怕在于,學校的嘗試與探索并不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共識與共鳴,并引發(fā)合理性和正當性的質疑。比如早在2015年,中山市紀中三鑫凱茵學校推出“無聲食堂”,倡導就餐過程中,學生安靜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統(tǒng)一的手勢語與老師溝通,從而達到集體安靜、有序就餐。這種做法引起了外界極大的爭論,反對者認為食堂禁聲扼殺孩子自由空間,是對孩子權利的粗暴干涉,整齊劃一無聲語言表達有矯枉過正之嫌。
 
  “無聲食堂”究竟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是一律禁言只用肢體表達,還是可以小聲交流而不能大聲喧嘩,如果糾結于這些細枝末節(jié)而行是非之論,顯然是一種末本倒置。當前必須達成的一個共識是,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以避免影響別人,是一種必須遵循的文明規(guī)范和行為標準。讓孩子少說話,低聲說話,降低食堂噪聲污染而保持相對的安靜,既是一種應努力達到的文明維度,也是教育應當達到的理想愿景。“無聲食堂”是踐行“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路徑,也是潤物無聲實施“人的教育”的有益探索,應給予提倡與推廣。(唐偉 )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