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下的“文明”是緩解路怒癥的神器
時間:2019-06-18 17:3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近日,一段多名女子在街頭混戰(zhàn)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兩輛汽車別車后,處于路怒狀態(tài)的車主和乘客紛紛跳下車,大打出手。打到最后,一名走路都搖搖晃晃的白發(fā)老奶奶也加入混戰(zhàn)。
隨著夏季的到來,人心浮躁,遇事煩躁,情緒很容易暴躁,在出現交通事故的情況下,不應該被“路怒癥”沖昏頭腦。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遇事別過激,相互理解,冷靜下來把問題解決好才是王道。出現事故后,在道路中間大打出手,甚至連老奶奶都參與其中,不僅會危及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阻礙交通,社會影響極為不好,需予以懲戒。
隨著我國交通水平提高,很多人都會有私家車出行,在交通擁堵的情況,不少車主頂著開車壓力,慢慢地會產生情緒,見到其他人車輛會開口大罵,嚴重者會動粗、損害他人財物。路怒癥本來就是一種病,不利于司機身心健康,也危害他人安全,F階段,路怒癥引發(fā)的交通陋習非常普遍,莫讓“路怒癥”當成駕駛習慣,因為這一行為既妨礙社會健康發(fā)展,也違背文明行車要求。
普及交通安全和法律知識,規(guī)范安全駕駛,避免“路怒癥”發(fā)生。強化民眾和司機遵守交通規(guī)則,嚴格駕考更加貼近實際,減少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現象,實現文明行車,用法治讓人們回歸理性,冷靜頭腦思考問題,避免沖動帶來的嚴重后果,最終實現交通法規(guī)與行車道德的統(tǒng)一。
形成“車德”教育及心理疏導常態(tài)機制,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并非每位司機都知道自己是否擁有路怒癥,他們只是不順心就會通過各種攻擊性行為爆發(fā)。如果路怒癥長期忽視,會對司機身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建議司機,多站在別人立場考慮,換位思考,理解是溝通的橋梁;心情煩躁時,可以多聽聽音樂、深呼吸來緩解情緒,或者去相關機構進行專業(yè)的心理疏導,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態(tài),文明行車,那么消除路怒癥指日可待。(蘇艷茹)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