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瑞哲
3D打印一顆腎臟靠譜嗎?醫(yī)科院士認為,這種“腎臟”只是形似,不具備功能性,3D打印技術用于醫(yī)學移植只走出了 “萬里長征第一步”。在昨天的金橋產(chǎn)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會議上,著名骨科專家、數(shù)字醫(yī)學臨床轉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尅戎院士表示,目前只有骨移植能夠少量使用3D打印,其中頜面部的整形外科有望最先成為3D打印的成熟應用領域。
據(jù)介紹,3D打印機適用塑料、橡膠、陶瓷、金屬等多種材料,幾無特殊結構的骨材遠比帶有功能性的其它器官更容易打印。但戴尅戎坦承,骨科臨床上的3D打印機,打印出的還是骨模型居多,真正直接打印出的骨成品極少。難點在于骨頭有硬骨和軟骨之分,“3D打印”基本上還是“3D打硬”,在構建骨、軟骨、肌腱等組織時,科學家在“打印”過程中加入細胞與生長因子,在某些層面直接把細胞“打印”上去,播下這些“種子”,便于關節(jié)對接處“軟硬界面融為一體”。其團隊剛剛利用這項骨材打印技術,為一頭山羊置換了股骨頭,山羊術后正常行走,但還得度過較長觀察期。
戴尅戎樂觀表示,在頜面部骨質缺損的植入修補方面,3D打印的應用速度可能最快。比如單側眼眶受損的患者,可復制另一側眼眶的三維結構圖像,據(jù)此打印出復合人工骨植入體,完成眶頜面的整形修復。此外,在口腔科,3D成像技術將為換牙患者量身定制出一顆或幾顆牙齒,以3D打印取代牙模灌注等傳統(tǒng)技法,讓病人不必再多次往返牙醫(yī)處,而是一兩小時內(nèi)立等可戴假牙。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