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壓力,聽聽專家怎么說
心里有“事”,找晚報說說
雖然高考已經(jīng)過去十幾天了,可剛剛參加過考試的小雨一直忐忑不安,她對自己的成績既充滿期待,又充滿了不安、焦慮、煩躁,嚴重的時候晚上還會失眠……
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從高考結束到發(fā)榜前,是考生壓力最大,也是心理問題最多的一個關鍵期。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心理咨詢專家劉林針對不同的癥狀給家長提出了建議。鄭州晚報記者吳幸歌
【過度放縱】瘋狂聚會上網(wǎng)打游戲
癥狀:狂歡的聚會、無休止地打游戲、上網(wǎng)、看電視等,這類考生在高考后占多數(shù)。他們覺得終于熬出頭了,必須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彌補一下自己這么多年來的艱辛,因此毫無節(jié)制地玩兒。部分考生甚至于沾染上不良習慣。
建議:大考過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產(chǎn)生一些焦慮。面對焦慮,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排解方式,有的選擇和同學在一起聚會玩樂,有的選擇在家里悶頭大睡。作為父母,首先要允許孩子選擇他們排解焦慮的方式,不要刻意阻撓。當然,這種寬容不是無限度的放縱。事實上,大多數(shù)孩子都明白,接下來還有填志愿為上大學作準備等事要做,也不會無度。
越是這個時候,父母越要關注孩子,多抽時間陪陪孩子,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愿望。
【患得患失】心里沒底煩躁不安
癥狀:我能考多少分?我會考上嗎?最后一道大題我沒有做錯吧?高考結束后,很多考生都會產(chǎn)生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既對成績充滿期待,又擔心萬一失利,既想立馬知道成績,又害怕知道后難以承受,以至于焦慮、煩躁,嚴重的時候還會失眠。
建議:許多考生在考后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尤其是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這種不確定性讓考生更加焦慮。建議考生對分數(shù)和未來要正確認知,要學會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比如可以聽音樂打打球,與三五好友結伴做一些戶外運動,找同學好友傾吐自己心中的煩惱等。
高考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作為考生家長,首先必須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無論孩子考得怎么樣,都應該幫助孩子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要過多盤問。
【失落自責】郁郁寡歡無顏見人
癥狀:“肯定考砸了,沒希望了!”很多考生從考試結束后便背上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尤其是平時成績不太好的考生,會責備自己平時不好好學習虛度光陰。他們整天郁郁寡歡,覺得對不起父母,無顏見老師、同學。
建議:挫敗感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jīng)歷的,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適度的挫敗感對于他們反省自己的不足是有益處的,了解了自己的弱點以及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會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后,要重新計劃自己的未來,不能一味地停留在過去的考試情景中。
建議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告訴孩子這次不行,下次還可以再來。
【無所事事】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癥狀:沒有了寫不完的作業(yè),沒有了沒完沒了的測試,沒有了永遠都記不完的單詞,從考前的過于緊張到考后的徹底放松,大考過后,很多人一時緩不過神兒來,很多學生一下子不知道做些什么好,以至于整日無所事事。
建議:持續(xù)了10多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被改變,許多考生會出現(xiàn)一段真空狀態(tài)。隨著壓力的釋放,還會有相當一部分考生產(chǎn)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尤其高考后父母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要求的變化也會加大學習的無方向感。
這時父母應當多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運動、引導孩子交往,避免無事可做加劇這種虛無的情緒。考生可以用這段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平時想做卻沒有機會去做的事,比如說與同學結伴出游等,趁機發(fā)掘自己的興趣愛好,為隨后的填報志愿作準備。
責任編輯:張瑞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