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街面上做生意的吊腳樓,此時身邊的顯然更加生活化一些,能聞到一股一股牲畜味道,果然就有婦女打開木欄在喂豬。后來在西江博物館看到有專門介紹苗家吊腳樓的資料和圖片,原來,吊腳樓一般建兩三層,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中間為堂屋;下層關牲口或用來堆放雜物。其實吧,我是覺得人畜混居不太科學,也不太衛(wèi)生,就說那味兒,真讓人受不了,嘿嘿。幸而我們所到之處,大部分都已經改善。
先找到了一家客棧,問前臺有沒有觀景的地方,明知我們不住,但前臺的妹子還是指點我們去了餐廳,那有個美人靠的陽臺。我是覺得西江人雖然也都做起了生意,但心還是淳樸的,我們就不吃不喝在那干坐了好一陣子,人家也沒說半句,更沒趕我們。
只是,他還是不滿足,決定再去尋覓。看來此行是要把“換個角度看看你”的理念貫徹到底了。好吧,確實很享受那種獨辟蹊徑的樂趣,那常常讓我覺得,我們被這些風景所偏愛著。于是,我們找到了那個堆滿亂七八糟建材的工地。爬過水泥堆,矮身躲過長木板,踩著石頭,在頭頂時不時轟響的電鉆或是電鋸聲中,在一陣陣飛揚的木屑中屏息地來到一扇洞開的窗前,方方正正的毛坯窗外,是一幅美麗的畫面,那似乎預示著未來不久這兒又是一間奢侈的觀景房,不好意思,我們捷足先登了。
山下黑瓦屋頂簇擁中有一座表演場,我們就高踞在此,遠望著游人漸漸坐滿看臺,然后,載歌載舞,苗族姑娘的裙擺飛舞起來,苗族小伙兒的蘆笙悠揚響起。我想,俺們這看臺,是多么高大上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