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將河谷稱作溝。這條喜馬拉雅山脈中無數溝谷之一的南伊溝,距米林縣城20公里,與印度接壤,橫貫在深山之中。這里的山,起伏連綿,蜿蜒逶迤,峰巒疊嶂,險峻秀美,將溝輕靜地烘托了出來,闊大,深遠,氣勢壯美。山上的森林,原始、狂野,像是收不住韁繩似的,漫山遍野吐著蒼翠的濃綠。溝,就在這樣的綠意里,郁郁蔥蔥,綠海無盡,滋生出諸多誘惑。
見到南伊河真面目,是在一個叫做“小拐彎”的地方。當山的犄角似乎要擋住南伊河水的時候,河水堅忍不拔地來了個拐彎而行。于是,我們看到的河流在深溝的綠色掩映中,成了一道靜態(tài)的“U”型白練——南伊河。白練急劇躍動,翻卷雪白的水花,發(fā)出轟鳴的聲響,展示出雄壯的姿態(tài)。
望著這樣的河,心里不由被感動。不僅僅因為河流的喘急,那般滔滔不絕,那般清澈明澄,更因為湍流不息的河流像母親的奶汁滋潤著南伊溝,養(yǎng)育著南伊溝的一草一木,南伊溝才有南伊——(藏語為仙境之意)的名號。
因為南伊河,才有了南伊溝的森林濕地。
一條長達1000多米的木步道把我們引入森林濕地之中,一頁頁的畫面隨之相繼呈現眼前。地是濕潤的,因為南伊河在森林里流淌,森林在河的腳邊蓬勃挺立,密密匝匝。一路可見青岡、云杉、樺樹、柏木等樹種,翠綠幽深,高大參天,將原始森林的意境一覽無遺地刻畫出來。印象最深的,是一種名為“松蘿”的寄生植物,淡黃色,從高高的樹枝間垂下,輕柔若紗,恍如仙女飄逸的裙裾。據導游介紹,松蘿對環(huán)境的要求很高,空氣中有一點點污染就不能存活。眼前的松蘿卻安靜地生長,隨處可見,為莽莽山林增添了一抹詩意。這也是南伊溝所獨有的一種景觀吧。森林里,枯死的松木不時映現眼簾。那些粗大的松木,或攔腰腐斷,露著半截朽木,或連根拔起,傾斜一旁,像被冷落著、遺棄著,靜靜地躺在野草花叢中,訴說著一段古老與滄桑。
森林濕地的美還沒有品味夠,眼前又出現一片綠油油的草甸。天邊牧場已敞露綠意滿懷笑臉在等候著我。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