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朋友到一家農(nóng)家樂土菜館吃飯。
席間,店家端上來一盤豬油渣炒香芹。
那蔥綠的香芹,焦黃的豬油渣,看去很是養(yǎng)眼。
夾一筷送入口中,芹菜幽幽的清香,豬油渣飽滿的肉香,交匯在一起,舌頭快樂得跳起舞來。
望著暖暖的豬油渣,兒時歲月和豬油渣相關的往事涌上了心頭。
七八十年代,鄉(xiāng)村的生活拮據(jù),飯菜里看不到多少的油葷。菜油少,豬油更少,就是那被提煉過的豬油渣都成了飯桌上的寵兒。每次,母親從宰殺場帶回來板油,我都會偷偷地在一旁笑——有板油,自然就有那香甜的豬油渣吃了。
豬油渣的制作過程很簡單:板油切成火柴盒大小,倒進燒紅了的鐵鍋里;加柴用大火燒,不斷地翻動板油,把板油里的油脂慢慢地爆出來。
從板油里爆出來的油脂就成了豬油,而漂在豬油面上的兩面焦黃卷縮的小肉塊就是豬油渣。它們常常被母親用心地收起來做菜。
豬油渣盛在光潔的盤子里,一黃一白,格外顯眼,看著讓人眼饞。
而那醉人的肉香味兒就像一根繩子,牽著我那貪婪的眼睛。
我連出門都不會了,只知道往廚房里沖。跑到鍋臺前,也不看母親生氣的眼睛,抓起一塊涼在筲箕里的豬油渣就往嘴里送。
“饞貓,慢點——”母親的話還沒有落音,豬油渣就已經(jīng)進了我的嘴。
“啊,啊啊——”性急的我根本就沒有想到豬油渣還火熱著,只燙得舌頭打起了卷兒來。
對著手哈兩口氣,想減輕舌頭的痛苦。
其實,舌頭的痛,關手什么事呢?
當時,我卻就這樣笨拙地做了,還自鳴得意。
得意什么呢?還不是那豬油渣冷了,咬一口,滿嘴流油,一股飽滿的肉香直灌進肺腑,讓人覺得這才是世間最美的食物。
油渣炒蘿卜干
豬油渣母親一般都放在碗櫥里。
每天,放學回家,父母還在地里勞作,我都得自己炒飯吃。
或許有人說這生活多累啊,但是我卻不以為意,因為有了這個便利,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碗櫥里的豬油渣炒飯吃。
母親每次買板油都只有那么兩三斤,練出來的豬油渣也就三四兩。這炒飯不能一次就把它們都消滅了啊。
因此,每次炒飯的時候,我都像王小六打豆腐一樣一五一十地數(shù)著個數(shù)。
每次不能太多,大概也就七八塊吧,要是挑到了飽滿的大塊,那心里樂得都能滋啦啦地笑呢。
油渣燜酸菜
母親舍不得的時候,我有時也會趁父母出門,摸三五個用牛皮紙包著,放在口袋里,一個人沒人的時候偷偷地吃。
那冷的豬油渣雖然沒有熱的那么爽口,但是卻也油膩,有嚼頭,吃起來也別是一般滋味的。
豬油渣一般都被母親當作豬油炒了菜。豬油渣和芹菜、辣椒、白菜等搭配炒著吃。
青椒炒油渣
今天,當我再次和豬油渣相遇的時候,那久違的溫暖記憶又涌上心頭,讓我不斷地回首,不斷地翹望。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