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說:“中國土不宜種姜,僅可存活,勢不滋息。種者,聊擬藥物小小耳。”意思是中原地區(qū)的土壤不適宜種姜,僅可存活,不能大量滋長。為了藥用,少量種了一點點。賈思勰的話說明南北朝以前,中原地區(qū)(包括江南)的姜,品質不佳。這是曹操和孫權都喜歡蜀姜的直接原因。
先秦時期,蜀姜已經(jīng)名揚天下。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記載:“和(調和五味)之美者,陽樸之姜。”東漢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李時珍《本草綱目》亦言:“楊(陽)樸,地名,在西蜀。”司馬遷《史記》曰:“巴蜀亦沃野,地饒卮(紫)姜。”晉人左思《蜀都賦》亦云:“其圃則有……甘蔗辛姜。”南朝陶弘景《名醫(yī)別錄》也說:“生姜、干姜生犍為川谷。”宋人蘇頌《圖經(jīng)本草》有川西廣漢出產優(yōu)質姜的記載。秦漢時,優(yōu)質蜀姜就銷往中原和江南。漢代崔骃《七依》說:“洞庭之鮒(鯽魚),灌本之鰩,滋以陽樸之姜,蔌(sù,蔬菜的總稱)以壽水之華。”《史記》還說:若是有“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可見,早在西漢時就有靠種生姜成富豪,身價與享有封邑千戶的官侯等同! 〗叮ú私(jīng)典味型
三國的兩位霸主曹操和孫權都喜歡蜀姜,而坐鎮(zhèn)成都的蜀主劉備呢?近水樓臺先得月,想來劉備也不例外。自秦漢以來,川菜中許多菜品都離不開姜,或生姜、干姜,或泡姜、姜汁,或姜油等。蜀姜既可鹽腌單吃,煎、炒、燒、煮、蒸、燉、拌等形形色色菜肴,也可用姜當作料。唐代咎殷《食醫(yī)心鏡》記載成都人的鯽魚膾法:取“半斤重鯽魚一尾,切碎(切片或絲),用沸豉投之(豆豉汁煮沸后,澆在生魚片上),入胡椒、蒔蘿、干姜、橘皮等末。”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治五痢。姜也是四川歷史名菜“東坡魚”不可或缺的作料。蘇東坡言其作法:“以鮮鯽魚或鯉治斫,冷水入鹽,以菘菜心芼(拌和)之,仍入渾蔥白數(shù)莖,不得攪。半熟,入生姜、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橘皮線,乃食之。”蘇東坡煮薺菜羹也用生姜:“取薺一二升,凈洗,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取皮,捶兩指大,同入釜中,澆生油一蜆殼,當于羹上面不得觸,觸則生油氣不可食,不得入鹽、醋。”蘇東坡作《元修菜》也是“點酒下鹽豉,縷橙芼姜蔥。” 的“東坡肉”同樣要用生姜。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