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明太祖朱元璋為什么要刪《孟子》一書 孟子哪些言論刺激了皇帝朱元璋?
時間:2016-12-28 13:4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原標題:明太祖朱元璋為什么要刪《孟子》一書 孟子哪些言論刺激了皇帝朱元璋?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讀《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樣,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說實話,由于軍政繁雜,對于《論語》、《孟子》這些經典,他并沒有系統(tǒng)研讀。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興致來閱讀一下原典。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讀著讀著,朱元璋眉頭越皺越緊。終于,把書一摔,大聲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焉?”那意思是說,這老頭要是活到今天,還活得了嗎?
 

 
  原來朱元璋讀到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就是說,與老百姓和國家相比,國君最不重要。“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就是說,國君對大臣禮貌,大臣也對國君尊敬。若國君視大臣如糞土,則大臣也視國君如無物。
 
  朱元璋大發(fā)雷霆,立刻召見文臣,宣布即日起“罷免孟子配享孔廟”,將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廟,取消他在孔廟里和孔子一起吃冷豬肉的資格?酌现朗侵腥A立邦之本,此命一下,舉朝嘩然。這一舉動就如同基督教國家里要把耶穌驅逐出教堂一樣驚世駭俗。大臣們紛紛上奏反對。朱元璋宣布朕意已決,誰也不許再說,否則以“大不敬”罪處死。
 

 
 
  大家立馬靜下來了,誰都知道朱元璋的厲害。可孔孟在中國被崇拜千年,畢竟會有幾根鐵桿粉絲屹立不倒。刑部尚書錢唐就堅持要進宮為孟子求情。朱元璋一聽錢唐為這事而來,命令金吾侍衛(wèi)將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錢唐肩臂之上各中兩箭,鮮血直流,不過仍英勇不屈,楞往里闖。
 
  朱元璋敬佩他是條漢子,叫他進來說話。錢唐跪在皇帝面前,痛陳孟子之不可廢,說孟子已被天下尊奉千年,一旦廢絕,不但中國震動,四夷也會驚愕,會懷疑中國還是那個尊奉圣人之道的天朝上國嗎?朱元璋想想也是這么回事。錢唐舍命闖關,也讓他見識了孟子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分量。于是命人把錢唐送到太醫(yī)院好好治療,不久又恢復了孟子配享孔廟的資格。
 
  “刪孟”
 

 
 
  配享是恢復了,可朱元璋還是覺得不能聽任《孟子》里的大量毒素流傳下去。想來想去,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臣下“刪孟”,將自己看著不順眼的“反動文字”盡皆刪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條,只剩下100多條,編了一本《孟子節(jié)文》,又專門規(guī)定,科舉考試不得以被刪的條文命題。那么,刪節(jié)的85條里都有些什么內容,讓朱元璋這樣深惡痛絕呢?
 
  第一類當然是那些主張“民貴君輕”,“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這種刪節(jié)雖有些可笑,但從專制帝王的心理出發(fā),倒也可以理解?梢灿幸恍﹦h節(jié),就不太好理解了。比如“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這一揭示統(tǒng)治規(guī)律的名言,朱元璋也無法容忍,連同“五畝之宅”之類的話一起刪掉了。另外許多主張皇帝必須施行“仁政”的條文,居然也被刪去了。比如這句話:“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還有一類更奇怪的,就是孟子批評商紂王的話,也都被刪除了。比如: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曷)喪,予及女(汝)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這是為什么呢?
 
  頌元
 
  其實在刪孟前,朱元璋還做過一些臣下不太好理解的事。比如在推翻元朝之際,中原漢人皆歡欣鼓舞,揚眉吐氣,強烈要求朱元璋徹底清算元朝統(tǒng)治者的罪惡。可朱元璋卻并沒有這樣做。元順帝倉皇北逃后,明軍俘獲了皇子買的里八剌。大臣們要求在南京舉行“獻俘”典禮,以慶祝勝利。朱元璋卻拒不同意,理由是這是對前皇子的侮辱。
 

 
 
  他說:“雖古有獻俘之禮,不忍加之。”在進軍大都之時,他要求軍隊不得危害元朝皇親貴族:“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對俘獲的元朝貴族也一概予以尊禮,封很高的爵位,讓漢族人繼續(xù)對他們行禮如儀。
 
  甚至在推翻元朝之后,大臣們紛紛獻上“捷奏”之章,批判元代皇帝無道,頌揚洪武皇的雄武,也讓朱元璋很不滿意,因為奏章里面有貶低元朝君主的詞匯。朱元璋對宰相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yǎng),奈何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對中原漢人來說,推翻了蒙古人的統(tǒng)治,是撥開云霧,重見青天,大多數漢人都不承認蒙古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地位。但朱元璋卻承認蒙古人的統(tǒng)治是“正統(tǒng)”,并從各個角度,竭盡全力為元朝的正統(tǒng)性辯護。在即位告天文中,他這樣說:“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
 
  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也就是說,元朝的統(tǒng)治是受命于天,光明正大,理所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但將元滅南宋后的幾十年視為正統(tǒng),且將元、宋并存的十幾年亦視為元的正統(tǒng)。
 

 
 
  不止于從天理的角度承認元朝的合法性,朱元璋還從個人感情角度,表達對元朝統(tǒng)治的感恩戴德之情:“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這似乎就更不好理解了。在大元帝國的統(tǒng)治下,他父親朱五四到處遷徙,終于落得饑餓而死,朱元璋也沒過一天好日子。按理,他應該對大元懷有刻骨仇恨才對,怎么居然歌功頌德感激涕零起來?
 
  天命
 
  批判孟子和歌頌蒙古人,這兩件事貫穿著同一個意圖:讓大明政權千秋萬代永世不倒。朱元璋初登皇位,內心有點沒底:中國人向來重視門第,講究出身,自古以來,豈有乞丐而為天子?
 

 
 
  他認為許多人雖然畏服于他的刀劍,對于他這個人卻相當瞧不起。所以,朱元璋要大力提倡“天命論”,就是“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老天爺的心思很難猜,證明它的唯一證據,就是誰最終得了天下。
 
  朱元璋的“天命觀”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成王敗寇。只要一個人打得了天下,那就證明他擁有天命,別管什么出身、什么手段。天下那么多富貴人、讀書人、有根腳人,誰也沒當上皇帝,偏偏他一個乞丐當上了,這不正說明他有“天命”之助嗎?這樣,朱元璋就不得不承認蒙古人統(tǒng)治的合乎天命。因為他們曾經擁有過天下。
 

 
 
  他在《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民人檄》中說:“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內外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朱元璋必須視元朝為正統(tǒng),因為這是上天的意志。所以他承認元朝直接受命于天,接續(xù)了三皇五帝的正統(tǒng),“正名定統(tǒng),肇自三皇,繼以五帝,曰三皇曰兩漢曰唐宋曰元,受命代興,或禪或繼,功相比,德相侔”。
 
  起義
 
 

  與“天命觀”相配合的是“恩德論”?煲巧系畚恢H,朱元璋遇到了一個理論難題:怎么看待農民起義?肯定農民起義嗎?似乎當然應該肯定,因為他和他的追隨者都是起義者。但是,且慢。如果肯定起義無罪,那么再有后來者效仿他起兵反對他怎么辦?事實上,在新王朝還沒正式建立之時,他就已經開始忙著四處鎮(zhèn)壓自己根據地內的農民起義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女邦網 IT人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