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在古代有兩種主要用途:一是煮食、二是祭祀,同時也是最神秘的器具,一向被視為傳國重器和權(quán)力的象征,比如問鼎中原、一言九鼎等等無不說明鼎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鼎的重量也非常重,比如國寶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32千克、西周大克鼎重201千克、西周另外一個大鼎淳化大鼎重226千克、秦始皇陵墓中發(fā)現(xiàn)的秦鼎重達212公斤,所以古人動不動就以舉鼎來展示自己力量之強悍。
史料中明確記載歷史上有五位力能扛鼎的大力士,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第一位:秦武王
《史記》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秦武王贏蕩是秦惠文王之子,天生神力,所以同為大力士的烏獲、任鄙深受重用,估計平時三人沒少在一起一較高低,比比誰的力氣更大。
客觀的說,秦武王任內(nèi)設(shè)置左右丞相、聯(lián)越制楚,軍事上取得宜陽大捷,為秦國東進奪取了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橋頭堡,并平定蜀亂和攻打義渠,表現(xiàn)可圈可點,可是最終還是死在了自己的喜好上,舉鼎而亡。
第二位:西楚霸王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王不過霸,將不過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論武力項羽可能是史上第一人,力能扛鼎對他來說實在算不上什么,而且項羽還是萬人敵(這里的萬人敵指的是兵法),巨鹿之戰(zhàn)和彭城之戰(zhàn)是歷史上兩次以少勝多的 戰(zhàn)役,可惜垓下之戰(zhàn)卻敗于韓信之手最終自刎于烏江河畔。
第三位:淮南王劉長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厲王有材力,力能扛鼎。
劉長是劉邦之子,漢初第一代淮南王英布謀反失敗被殺后,劉長接任淮南王,因為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yǎng)長大,所以呂后專權(quán)期間劉長并未受到波及,不過漢文帝時期劉長圖謀叛亂事泄被拘,在被謫徙蜀郡途中絕食而亡,死后謚號厲王。
第四位:廣陵王劉胥
班固《漢書》記載:胥壯大,好倡樂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
漢武帝劉徹有六個兒子,劉胥是第四子,他喜好游樂、力能扛鼎,還能空手和猛獸搏斗,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漢武帝排除在繼承人的考慮之外。
漢武帝之后,劉胥的弟弟昌邑王劉賀、漢昭帝劉弗陵以及漢武帝太子劉據(jù)之孫漢宣帝劉病已先后登基,劉胥覬覦帝位,一連以巫詛之術(shù)詛咒三位皇帝,漢宣帝時事泄自殺,死后謚號厲王。
第五位:上黨剛肅王高渙
《北齊書-上黨剛肅王高渙傳》記載:神武壯而愛之,曰:“此兒似我。”及長,力能扛鼎,材武絕倫。
高歡有十幾個兒子,高渙是其第七子,史稱其天姿雄杰,俶儻不群,高氏的北齊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另類的王朝,宗室之間互相殘殺屢見不鮮,勇猛有將才的高渙也不能幸免,558年被其二哥齊文宣帝高洋所殺。
鼎乃國之重器,非一般人所能擁有,所以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五位力能扛鼎的大力士沒有青銅,無一例外的個個都是王者(普通人想舉鼎估計也無鼎可舉)。
從出土的文物可以得知,一個鼎基本都在兩百多公斤(當(dāng)然八百多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個例外),上述五人所舉之鼎可能還不止這個重量,也許重達幾百公斤,那么如此重的重量他們真能舉得起來嗎?
現(xiàn)代男子舉重比賽有幾個等級,其中94公斤級、105公斤級、105+公斤級幾個級別中不乏抓舉或挺舉成績超過200公斤以上的選手,比如哈薩克斯坦的伊利亞·伊雷因在2006年世錦賽中以抓舉175公斤、挺舉217公斤、總成績392公斤斬獲94公斤級 ;白俄羅斯的沙拉姆諾夫和伊朗侯賽因·拉扎扎德分別在105公斤級和105+公斤級都創(chuàng)造了抓舉和挺舉兩百多公斤的記錄,所以史料中記載的這幾位天生神力者力能扛鼎應(yīng)該是可信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