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十二月,一場鴻門宴緩緩啟幕,角力的一方是南吳奉化軍節(jié)度使徐知誥。
徐知誥本名李昪(即后來的南唐開國皇帝),自幼隨老爹四處流浪,后來老爹不知所終,他則被吳太祖楊行密收作養(yǎng)子。但楊行密的兒子們瞧不上他,常對他冷嘲熱諷。于是,楊行密將他送與大丞相徐溫?fù)狃B(yǎng),李昪改名為徐知誥。徐知誥天資聰穎,弓馬嫻熟,且會來事,因此深得徐溫青睞。在徐溫的助力下,徐知誥官運(yùn)亨通。及至徐溫去世,徐知誥已掌控南吳朝政。
角力的另一方是徐溫的次子徐知詢,時(shí)任金陵節(jié)度使、諸道副都統(tǒng)。他曾試圖取代徐知誥的攝政地位,但沒成功。老爹去世后,他繼承軍權(quán),又動了弄死徐知誥的念頭。在權(quán)力的促使下,各懷心事的兄弟倆坐到了酒桌前。
徐知誥笑呵呵地遞來一杯酒,徐知詢的心一下子蹦到嗓子眼—這十有八九是毒酒!徐知詢也不是吃素的,拿起另一只杯子,將酒一分為二,遞了過去,“兄長在上,弟豈敢獨(dú)飲?”
徐知誥愣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這時(shí),優(yōu)伶申漸高上前搶走那兩杯酒,一揚(yáng)脖喝了下去,咂咂嘴,笑道:“這杯子挺沉的,我也一并要了。”說著,他將酒杯往懷里一塞,搖搖晃晃地出門而去。史載,徐知誥私下派人帶上解藥去尋申漸高,可找到時(shí)他早已七竅流血而死。
關(guān)于這樁公案,后世多稱申漸高懂大義、識大體,替飲毒酒意在用一己之命向徐知誥進(jìn)諫:切莫兄弟相殘,遺臭萬年。但事實(shí)真的如此?
其實(shí)徐知誥和申漸高早有過節(jié)。
自古官升脾氣長,徐知誥也不例外,沒少橫征暴斂,惹得百姓怨聲載道。朝中同僚知他剛愎自用又非常敏感,大多噤聲不語。
一年,南吳京師大旱,徐知誥接連辦了幾場求雨法事,老天絲毫沒給面子。再旱下去,莊稼枯死,百姓餓死,南吳可就完了。徐知誥焦頭爛額,問眾臣,“全國各處都下雨了,為何單單京師不下?”
眾臣只能沉默,這時(shí)人堆里傳出申漸高的嘀咕,“雨不進(jìn)城,是怕收稅啊。”徐知誥聞言,臉色頃刻泛綠,眾臣見狀不由心顫:這是找死的節(jié)奏啊!不過,徐知誥并沒殺申漸高。
也許有人會說,攬權(quán)稱帝、建立南唐的徐知誥對外弭兵休戰(zhàn)、對內(nèi)興利除弊,且以文藝青年自居,名聲還不賴。然而,在奪權(quán)過程中,他架空養(yǎng)父,得勢就改回李姓;強(qiáng)逼南吳末代皇帝“禪讓”,坐穩(wěn)龍椅后卻殺了人家;修筑永寧宮,名義上是厚待南吳皇室,實(shí)則將他們軟禁長達(dá)18年,還不準(zhǔn)他們與宮外的人通婚,逼得他們亂倫婚配—若生女孩,任其生長;若生男孩,五歲即封以官爵、授以冠服,然后賜死,葬于宮外荒地。
由此可斷,徐知誥沒有當(dāng)眾殺申漸高并非出于寬仁,只是不想跟優(yōu)伶一般見識,免得讓人笑話。同樣可以想見,在鴆殺兄弟的大戲開場前,徐知誥料及徐知詢定會作妖,或許事先向申漸高做了交代。于是,申漸高只能做替死鬼,在史上留下可憐的一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jiān)L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