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華幾千年歷史,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那就是歷代漢人王朝除了開國皇帝對開疆擴土有著濃厚的興趣外,其繼任者卻對此不太感冒,反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防內(nèi)甚于防外。這其中除了華夏地理因素和國家需要平穩(wěn)的發(fā)展環(huán)境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凡是熱衷于開疆擴土的帝王下場往往都很慘,比如紂王和隋煬帝。
先拋開歷史上對此二人的負面評價不談,先看看這二位在位期間都有哪些豐功偉績。紂王,本名叫帝辛,紂王二字是后人加上的,當年帝辛即位后對朝政勵精圖治,銳意改革,發(fā)展生產(chǎn),當時商朝的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迅速,百姓上交的錢糧日益增多,安居樂業(yè)。在國力雄厚的同時,帝辛也繼承了其父帝乙征討東夷的策略,對周邊異族一直采取進攻態(tài)勢,不斷地開疆擴土,商王朝的疆域在帝辛的手里實現(xiàn)了跳躍式擴張。
而楊廣,這一點上和帝辛有很多相通之處,楊廣稱帝后也是對隋朝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并且為解決中西部物資交流而開鑿了大運河,并且開創(chuàng)性的施行了科舉制度,為后世制定了公平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可以說,楊廣這兩個舉措,真的是造福后世,至今華夏都在享受它的福利。而且楊廣和帝辛一樣,對領(lǐng)土有著強烈的企圖心,比如北巡突厥,東征高麗等等,不斷地開疆拓土。
但正所謂過猶不及,什么事都要有個度,一旦用力過猛后果會非常嚴重。由于帝辛和楊廣不斷地對外用兵,導致國內(nèi)空虛,百姓怨聲載道,這讓一些野心家覺得有利可圖,起兵反叛。比如當年周武王就是趁著商朝主力軍隊跟外族作戰(zhàn),朝歌兵力空虛的時候,起兵造反,乘虛而入,攻破京師,商朝亡國。而隋朝的滅亡也和商朝類似,隋朝軍隊連年征戰(zhàn)損失很大,尤其是三征高句麗,更是動搖了隋朝統(tǒng)治的根本,隨后的李唐王朝取代隋朝也就順理成章了。
妖評:從帝辛和楊廣的下場來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歷代王朝都奉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了,開疆擴土可以,但如果因此而丟了江山,這些帝王是不會干這賠本買賣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