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的車是起亞K5,采用的是大白鯊汽車隔音,打造最專業(yè)的隔音,詳情請點擊 施工部位:全車隔音 本車使用隔音材料:極品藍金剛、消音隔熱棉、靜音隔熱" />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的汽車銷量小幅增長2.9%,這也延續(xù)了去年以來的趨勢:因為受到了補貼政策取消、多個城市限制牌照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國內的汽車行業(yè),告別了連續(xù)幾年的爆炸式的增長,進入了一個低速的時期。經濟增速放緩,汽車產業(yè)也松開了油門,而最近廣州市宣布對汽車牌照進行限制。每年12萬輛的限額,像是又豎起了一塊限速的標志,這在汽車行業(yè)也引起了一番爭議。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邀評論員汽車行業(yè)專家藍河、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微博)共同評論。
汽車產業(yè)交出成績表,半年微漲2.9%,汽車業(yè)是否從此進入低迷時代?
梁先生(市民):當時有懷疑,當時因為之前市領導就說,廣州不會限牌,所以我們是非常相信。
梁先生,五年前,家里已經買了一輛國產小車,但隨著用車頻率增高,為家人出行考慮,他準備再買一輛。6月30號晚上,他正準備睡覺,突然朋友打來了電話。
梁先生(市民):后來大概11點鐘,我朋友通過媒體(告訴我),就說(限購)是真的,找了些名片問朋友,看哪里還有車賣,急得自己簡直看(名片)字都看不清楚,非常狼狽。
從被窩里爬起來的梁先生,火速趕到4S店,柜臺前已經排滿了準備付款的車主,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的汽車,一瞬間變成了菜市場的大白菜,顧不上貨比三家,來不及試駕和驗車,購車優(yōu)惠統(tǒng)統(tǒng)取消,時間就是金錢,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體現。4S店工作強度也空前提高,店內存貨幾乎被一掃而空。
銷售人員:下面還有十分鐘的時間,請大家抓緊時間。
銷售主管:庫存的話,大概有兩、三百臺吧,那基本上都差不多都銷售了,我們一知道這個(限購)消息,內部員工都買車了,買了幾十臺。
這一切都源自廣州突如其來的限購令,6月30號晚九點,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7月1號零時起,廣州對全市中小客車試行總量適度調控管理,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廣州毫無征兆的限購風暴,令市民措手不及,也讓汽車行業(yè)人士十分震驚。
7月11號,中汽協(xié)召開的行業(yè)信息發(fā)布會上,中汽協(xié)秘書長董揚表示,廣州的汽車限購未報批國家任何相關部門,屬于頂風作案。
藍河:大家都害怕限購政策會引發(fā)傳染效應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限購,從理論上講,我是不意外的,因為我們的這種高速發(fā)展,特別是北京和上海在此之前的一系列的限購措施,政策這東西會傳染,當一個城市執(zhí)行一種政策表現出一定功效的時候,別的城市一定會效仿。就好像我們在夏天開窗的時候,風吹進來是很舒服的,但是我們在冬天的時候,開一個小窗,你就會覺得很冷,由于北京、上海的限牌,造成了一些中低端的品牌在這個地方銷售受阻。我們原來知道,廣州地區(qū)在用車上面比北京、上海更務實。他們不太追求表面的虛榮,所以原來的很實惠的車在廣東地區(qū)的銷售非常好。這一次,唯一的一個出口,大家看的最好一塊地方,突然豎了一塊限速牌,那么這個時候,大家的反應就非常強烈。另外,大家非常害怕,一旦北上廣實施了這種政策之后,接下來二三線城市也在效仿。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家就該叫得更兇,叫得更響。
馬光遠:汽車行業(yè)告別了黃金(1586.50,15.70,1.00%)期陷入困境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事實上北京當年限購的時候,引起的爭議也比較大,未來我們怎么樣來適應我們已經成為汽車大國的現實?大家對公共政策層面的思考非常多,但是這一次的反應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比如2009年、2010年的時候,中國汽車產業(y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以后,利用金融危機的機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產銷大國,那兩年的增長非?,當然這個增長有我們政策層面的一些扶持。
到2011年,當北京搞限購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汽車行業(yè)正好很火熱、很火爆。突然政策上撥了一盆冷水的話,那么對有些汽車廠商來說,甚至還覺得有沖涼作用,沒有感覺到這么寒冷,但是2011年中國汽車行業(yè)進入了小年,那么2012年可能比2011年那個小年還要小。所以基本上可以講,告別高速增長,告別的太快了點,一下子進入了一個低增長。甚至對有些廠商來講,在銷量已經下滑的情況下,冬天來了,是雪上加霜。所以,這次無論是廠商也好,還是汽車行業(yè)也好,表現出來對政策的強烈反彈,事實上側面反應的是什么?汽車行業(yè)應該說真正的告別了黃金期,而且處在了困難的時候。
羅磊:限購對汽車市場會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副秘書長)
第一,可能在很多沒有限購地區(qū)的消費者,認為他們地區(qū)有可能也會推出限購的措施,這會引發(fā)一種恐慌性的消費,那么短期內能看到市場會有一個增長。另一個因素,不僅僅是北京、廣州這些地方限購,對局部區(qū)域產生一定的影響,可怕的是什么?如果說其它地方也效仿,那就可能會比較可怕。這對我們的整個汽車市場可能會造成一個相當不利的影響。北京在限購之前,2010年,北京市的新車銷量是91萬輛,經過一年限購以后,在去年北京的新車銷售是40萬輛,我們認為,北京市正常的新車銷量應該保持在60萬輛到70萬輛,限購以后,還是有一個量的縮減。
藍河:關鍵是大家對市場以及政策的信心不足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有句老話叫春江水暖鴨先知,站在第一線的人往往對市場的變化更敏感。其實我有時跟4S店或者搞經銷汽車的人去探討市場的一些情況,我們能夠最先感覺到這些人對市場的信心不足,由于限購造成了一部分城市的銷量不是那么通暢的情況下,大家投4S店的信心,已經開始逐漸減弱,甚至在有意的拖延。比如我簽了一個4S店,可能原來一個月我就建好了,現在三個月還沒建好,為什么?就是在等政策和市場的變化。對于業(yè)內人來講,特別敏感的就在于政策的導向是不是非常的清楚,是不是非常的穩(wěn)定?因為只有穩(wěn)定的政策,穩(wěn)定的市場才會有消費者更穩(wěn)定、更堅決的一個購買力。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對市場以及政策的信心不足,那么當人在猶豫的時候,就是該出手時不出手。比如說很多人現在在猶疑于房地產、車、股市這三角區(qū)當中去轉,但是轉來轉去,越轉他越不敢出手,因為越來越多的問題讓他看不明白。在這個時候,如果要想讓我們的汽車市場重新活躍起來,或者說健康的發(fā)展,那么政府要有一定的政策,明確的政策,非常有實際推動力的政策出現,就跟當年,對1.6以下排量的鼓勵政策,汽車下鄉(xiāng)的鼓勵政策。如果我們現在依然有這樣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市場不用發(fā)愁,因為這么多人想買車。
馬光遠:更重要的是汽車產業(yè)調結構的問題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汽車行業(yè)非常有意思,當中國經濟在2010年年底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的時候,那么我們的市場也提前成為第一產銷大國。汽車行業(yè)在某種程度上,跟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具有強烈的相關性的。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從一個非?焖俚脑鲩L向正常增長進行邁進的時候,汽車行業(yè)也出現了自身的一些調整。
藍老師特別強調說,我們的政策信號要明確,但是這個信號可能不僅僅是繼續(xù)促進簡單的銷量的增長政策,而是汽車行業(yè)現在面臨的也是調結構的問題。比如怎么樣做大自主品牌,再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事實上,以前在傳統(tǒng)汽車領域,盡管美國已經衰落,但是我們要跟美國、跟日本,在老的汽車版圖上,我們要爭一塊地盤的話,還是相當困難的,但是新能源這塊,我們可以做,因為大家的起步差不多是一樣的。所以在這一塊我們的政策的信號強烈一點,在調結構上強烈一點。
就銷量而言,汽車產業(yè)前幾年爆炸式的增長,事實上一方面推動了中國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在公共政策上真的措手不及。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汽車行業(yè)那么要做好準備,第一,像2009年、2010年的那種增長,我想那是一個不正常的增長,正常的增長比如說每年增長7%、8%,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調結構的問題。
國產自主品牌產銷量雙雙下滑,發(fā)力新能源汽車能否帶動新機會?
車市上從自主品牌的經濟型轎車到高端的豪華進口車,降幅從上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但跟以往由低端車引領促銷不同,今年的價格戰(zhàn)是從最高端的國外豪華品牌開始,寶馬、奧迪和奔馳三巨頭,從今年年初就開始引領價格跳水,捷豹、路虎、保時捷等品牌也在跟風降價,至今沒有見底之勢。
經銷商:寶馬、奔馳德系三大品牌,有(壓)庫的現象,所以說,他們現在降價幅度比較大,所以促使我們這些也在追趕降價風。
一些地方進口寶馬1系最低已經跌破20萬元,奔馳也有20萬元以下的平民車型,不少市民放棄購買普通合資品牌,轉向進口大牌。盡管汽車市場整體上仍然呈現微增長,但國產自主品牌的數據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1至6月,國產自主品牌汽車銷售量315.11萬輛,同比下降了0.2%,在市場占有率上也同比下降了3個百分點。
程鵬(一汽大眾北京4S店總經理):有自主品牌的,中低端大概在5萬到10萬左右,這種中低端的車會有一些影響。
在北京的市場上,這種現象尤為明顯,由于北京汽車消費本來就接近飽和,而且執(zhí)行限牌政策,使得很多人在選車的時候,不會考慮中低端產品和國產品牌。
馬光遠:關鍵是我們的整體汽車產業(yè)非常分散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自主品牌購買力的下降,有些人認為是限購造成的,因為一旦限購,買車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不如一次到位,我買一個高檔的、海外品牌的一個車。但我認為,我們整個目前談到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時候,我們總是講兩句話:第一,我們是一個汽車大國,因為我們產銷量是第一;第二,我們是一個汽車弱國,這個“弱”主要表現在我們在整個汽車的產業(yè)鏈上,無論是零部件也好,還是品牌也好,還是汽車行業(yè)的集中度也好,我們都是非常弱的。自主品牌到現在為止,我們的汽車產業(yè)的規(guī)劃也好,還是我們的“十二五”規(guī)劃的也好,都是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但到現在為止,出現了一個相反的情況。
再比如說,包括日本、包括美國在內,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擁有300多家汽車生產廠家,但是每個廠家生產到300萬輛以上的沒有幾個。這個情況說明了我們的整體汽車產業(yè)非常分散,如果汽車產業(yè)非常分散的話,你要形成自主品牌,要形成自主技術,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我們現在看到中國由于市場的原因,如果一個省份得到一個汽車生產牌照的話,要讓別的汽車廠家進行并購的話,就非常困難。比如上海的要并購北京的,北京絕對不答應,因為我好不容易升起了一個汽車品牌,一旦并購,我就什么都沒有了。這就導致了我們的汽車生產廠家整合非常困難。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是銷量跟前兩年不可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在銷量的背后,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們在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力,在品牌的自主度,在自主技術,包括零部件生產方面,我們全方位的一個遞進的狀況,這個狀況比銷量要更加嚴重。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