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張興電《新聞采制模式的彈性運作》談當下電視新聞面臨的挑戰(zhàn)
張興電在2010年發(fā)表的題為《新聞采制模式的彈性運作——以廣東電視臺亞運報道為例》的文章中曾指出,賽事轉播權被中央電視臺掌控,新聞報道第一手素材匱乏正使廣東電視臺新聞中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令張興電意料不到的是,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來自移動互聯網的沖擊,正令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所有傳統(tǒng)電視媒體直面“至暗時刻”。
張興電認識到:“失速”的新聞已是明日黃花 移動互聯網民不再迷信權威
作為廣東省電視臺新聞中心的重要領軍人物,張興電深知“話語權”對于電視新聞中心的重要性,這也是張興電在面對央媒強勢的轉播權把控能力下決心進行新聞采制模式改革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掌控轉播權取得話語權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被自媒體傳播格局打破,轉播過程中發(fā)生的任何具有價值的新聞點,只需經過簡單的編輯加工,通過自媒體平臺的審核機制后即可快速上線,在新聞發(fā)生的即刻即能引起傳播,這種“絕對速度”讓移動互聯網民更加堅信其真實性,而審核關卡和速度正是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弱項,在爭搶熱點的過程中甚至可能成為致命的缺陷,全民傳播時代,所謂“權威”正在日益消散,速度即是真實。
張興電學以致用的互聯網新聞傳播 讓傳統(tǒng)電視新聞更加邊緣化
在2010年廣東電視臺亞運報道的新聞采制模式改革中,張興電強調,只有通過靈活的新聞采制模式,將電視新聞中心制和欄目化兩種采制模式進行組合,才能確保在失去轉播權的嚴峻形勢下,讓各個新聞欄目在日常報道中保持競爭鋒芒。張興電對于新聞采制模式改革的深刻見解和獨到觀點,正被一眾移動互聯網新聞平臺“學以致用”。
張興電認為,以新聞中心調配人力物力采制新聞,統(tǒng)一輸入新聞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的電視新聞采制中心制,有利于極大地降低采制成本,提高新聞采制效率,而在現今的移動互聯網新聞平臺上,自媒體賬號體系和激勵體系吸引了由各路媒體人、kol、文字愛好者等組成的自媒體大軍,他們正在成為平臺統(tǒng)一調配的人力,無時無刻,圍繞熱點事件瞬間可以產出無數的新聞資訊,其擴散能力和延伸能力絕非傳統(tǒng)媒體可比。
張興電還提出,自媒體平臺產生的內容自身已帶有每個產出者的個性和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張興電認為的傳統(tǒng)電視新聞采制中心制容易導致新聞節(jié)目內容缺乏個性,千人一面的缺點轉化為千人千面的優(yōu)點,加上新聞推薦技術和大數據引擎的優(yōu)化,更能做到內容推薦的精準和個性化,給受眾帶來傳統(tǒng)電視新聞難以企及的“沉浸式”體驗,而這種殘酷的吸引力經濟,正在讓傳統(tǒng)電視新聞變得更加邊緣化。
面對比10年前更加嚴峻的形勢,張興電還能否用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將傳統(tǒng)電視新聞從“泥潭”中解救出來,復刻2010年亞運會新聞報道中廣東電視臺新聞中心展現出來的獨特風采,相信每一位傳統(tǒng)媒體人都希望從張興電的身上得到答案,因為傳統(tǒng)電視新聞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備注:以上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僅為信息展示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