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發(fā):5420萬元“霧霾罰單”, 經濟處罰能否換來晴天碧日?
時間:2013-12-11 18:33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自《遼寧省環(huán)境空氣質量考核暫行辦法》公布以來,遼寧省首次給8個城市開出“霧霾罰單”,罰繳總計5420萬元。罰繳資金將全部用于藍天工程治理環(huán)境空氣質量。(12月10日新華網)
5420萬元,這是自全國多個城市出現(xiàn)霧霾天氣所開出的第一張罰單,遼寧省這次對8個城市的重罰,一方面讓公眾看到了政府決心治污防污的力度,看到了對霧霾天氣連續(xù)爆表的問責,但另一方面也不禁讓公眾質疑,經濟處罰能否換來晴天碧日?
眾所周知,霧霾天氣的出現(xiàn)絕非一兩日的污染所致,回顧我國城市的發(fā)展,在GDP增長的同時又為霧霾的出現(xiàn)埋下了多少的種子?如今面對霧霾天氣僅僅開出一張巨額罰單,就能從“霧里看花”瞬間變?yōu)?ldquo;晴空萬里”?答案是不言而語的,這張巨額罰單由誰買單?由誰承擔罰單背后的責任?由誰去做出改變而不再接受諸如此類的罰單?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沈陽3460萬元、大連160萬元、鞍山780萬元、撫順160萬元、本溪20萬元、營口40萬元、遼陽500萬元、葫蘆島300萬元,從這次罰單的明細我們不難看出,為這次罰單買單的是各大城市, 而城市的管理者就是政府部門,建設者和使用者就是廣大公眾百姓。因此,這次罰單不單是對一個城市管理者的問責,更是對廣大百姓的反問,日益增長的私家車數量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因此,治霾根本不在于經濟處罰的多少,而在于這個城市在面對霧霾天氣是有沒有做到全員行動,全民治霾。上至官員下至普通百姓都要有與霧霾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尤其是官員要切記“一招靈”的思想,防止形勢主義和形象工程。對霧霾的問責也不能僅僅依靠經濟處罰,而是要與政績考核掛鉤,問責到烏紗帽上。廣大群眾百姓也要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立足環(huán)保,早日還大家一個蔚藍晴空。(楊小發(fā))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