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是減法,沒有取之不盡
時間:2023-04-01 23:44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人生在世,最困惑一個人身心的莫過于“欲得”和“怕丟”。
“欲得”,控制住了人努力的方向,是很多人活著的最大目的:想得到更多!
實則,“欲得”控制了人生的上限,“怕丟”便鎖死了人生下限,不管是物還是情,幾乎人人都害怕失去。
生活中沒有 的東西。在某些情況下,失去的也會得到,得到的遠遠多于失去的。
英國偉大詩人彌爾頓在失明后寫下了他最杰出的詩歌;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在失聰后寫出了他最杰出的樂章;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用痛苦的琴弦把天才發(fā)揮到了 。
他們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三大奇才。他們又瞎又聾又啞。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思想,不計較得失。
科學家貝弗里奇說:“人們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完成的。精神上的壓力,甚至是身體上的疼痛,都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刺激。”其實,“不完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無法正視現實,總是哀嘆命運多舛、不公。
“欲得得不到”,是因為很多人的欲望與個人能力不匹配;“怕丟還得丟”,是因為世間一切都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就如同人必將經歷生老病死一樣,曾經擁有的都終將失去。
都說人生在世要活得通透,活得瀟灑,這通透與瀟灑說的就是要活得明白、活得自由,但真要做到可不容易,沒有正確的得失觀,這通透瀟灑可是活不來的。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么。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米蘭·昆德拉的這句箴言有沒戳在大多數“過來人”的內心里?!
如果一個人對一樣東西失去了渴望和熱情,他就失去了這個東西,因為這個東西已經不在他心里了。所以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得到就意味著失去。但失去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失去了,我們的心靈就會渴望新的東西,爭取新的東西。
這樣就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會有新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失去就意味著我們生活的充實。
因為有遺憾和不完美,因為有痛苦和艱難,所以我們才有詩歌、有文章、有悲喜劇、有進步和領悟。
桌上一盆紅燒豬尾巴,十分的美味。伸出筷子去夾一塊,美味的紅燒豬尾巴就少了一塊。
同樣的理:人生本是減法,沒有取之不盡。
人生,就像是一場減法,別辜負了自己去人生,生活不容易,一定要善待自己,愛惜身體,熱愛生活,活著才會充滿了意義。(游德福)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