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這兩天,成都市民除了被近在咫尺的成都汽車音樂節(jié)吸引之外,他們的朋友圈還轉發(fā)了不少媒體報道的成都出臺治霾10條措施。不少市民紛紛為成都治霾10條措施點贊,認為這是“一件順應民心的好事”。
以往地方政府出臺措施,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少的質疑聲和反對聲音。要知道,一個城市人口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一項政策很難面面俱到照顧到所有人。這就造成出臺政策的部門也很為難——盡管政策出臺前,聽取過專家的意見,征求過市民的意見,但政策出臺后還會有不少的質疑聲,甚至是強烈的反對聲。比如限行區(qū)域和政策,比如地鐵票價調整。
但這次成都的治霾10條措施,幾乎一邊倒的得到市民的點贊。
很多人不會忘記,去年冬季那些霧霾繞城、大人小孩全民口罩的日子。當混合著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其他不知道名稱的顆粒物進入普通民眾呼吸道時,傷害的不僅僅是民眾的身體,更刺痛了民眾敏感的神經:我們經濟總量已經全球第二了,還需要再犧牲環(huán)境來換取高速發(fā)展的經濟嗎?
在霧霾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曾經必須的空氣、陽光和清水,幾乎都是免費獲得的,或者以極小的成本獲得。對于這些維系生命的基本要素,大眾卻視之為天經地義。只有當污水泛濫、霧霾籠罩的時候,大家才發(fā)現,曾經最親切的陽光,離我們那么遙遠,曾經最習以為常的純凈空氣,卻成為我們的奢望。
像成都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上千萬的人口聚集在此,企業(yè)每天排出的廢氣、汽車的尾氣都會為環(huán)境污染“貢獻”一份力量。特別是成都人喜歡的火鍋、燒烤,都給大氣中排出過有害氣體。毫不客氣的說,污染環(huán)境,每個都市人都是“罪魁禍首”。再加上成都地處盆地中央,空氣流動性差,不利于霧霾的消散,這成了成都治理霧霾邁步過去的坎。
這次成都治霾十條,重點圍繞源頭治理、分類治理和協作治理提出了十個方面的47條細化措施,每條措施都細化到執(zhí)行層面。比如“強化露天焚燒常態(tài)化管控,中心城區(qū)燒烤店實施‘碳改電’”以及“全面推進燃煤鍋爐、燃油發(fā)電清潔能源替代,高污染燃料禁燃區(qū)內所有燃煤鍋爐‘清零’”。再比如要“淘汰9400多家小散亂污企業(yè)”,“淘汰落后產能企業(yè)100戶”。這些具體措施,直指霧霾產生的根源,對敢于污染空氣的落后企業(yè)直接“亮劍”。
除了直指霧霾污染根源外,成都市的治霾十條還敢“逗硬”,對于PM10、PM2.5濃度不降反升的地方政府實行約談,真正讓治霾措施落到實處。
從成都治霾十條措施中,不難看出成都還民眾藍天白云的決心。作為普通民眾,除了從自身做起,出行盡量乘坐公公共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外,還要敢于監(jiān)督企業(yè)及其他人的違法排放。只有政府措施得力、民眾萬眾一心,才能真正讓成都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才能讓成都成為真正宜居額城市。(央廣評論員劉濤)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