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蘋果定義智能直板機,華為定義智能折疊屏手機
文 | 施然
2019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推出了一款至今依然被人頻繁提起的手機Mate X。這一全球首款5G折疊屏手機當時被罩在玻璃里,還只能看不能摸,華為給出的定價為2299歐元,相當于可以買三個新款iPhone。當時,華為在中國占據約35%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直逼蘋果。不過,僅三個月后,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等到三年后的2022年一季度,這個曾經的全球手機巨頭已經掉出中國手機廠商市占率前五名。但是,華為折疊屏手機就像一枚雪被下的種子,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即使在中國手機市場整體市占率掉到只有個位數時期,華為依舊占據中國折疊屏市場30%以上的份額。2023年,華為發(fā)布Mate X5后在折疊屏市場的市占率快速回升到50%以上。到今年9月,這種存在感以華為三折疊屏手機Mate XT 非凡大師的發(fā)布被空前放大。是的,當大家還在做強做精做薄兩折屏手機時,華為出其不意造出了一個科技新物種�;厮萑A為投身折疊屏的這五年,從2019年發(fā)布第一款Mate X到今年領先市場推出了三折疊,華為面臨的外界競爭環(huán)境和自身境況都已完全不同了。在折疊屏戰(zhàn)略上,華為是怎么想的,五年里有哪些變與不變?折疊屏對華為產品布局和公司來說,承載什么樣的意義?中國折疊屏行業(yè),未來又要往何處去?11月26日,華為新款折疊屏Mate X6即將到來。大廈建成從來不在一夕之間,華為折疊屏手機向頂級進階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
11月20日,華為 最新款大折疊手機Mate X6開啟預售 圖源:華為官方
01、創(chuàng)新是在消滅自己,不創(chuàng)新就會被他人消滅
華為文化推崇創(chuàng)新。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在2006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創(chuàng)新是在消滅自己,不創(chuàng)新就會被他人消滅”。延續(xù)華為基因,華為在手機,乃至折疊屏手機的策略底盤上,強調創(chuàng)新。2017年10月,華為手機業(yè)務掌舵人余承東在一場采訪中提到,華為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當時,華為已經連續(xù)四年躋身全球手機市場前三,不過一直位居三星和蘋果之后。余承東說道:“可能我說這話不太謙虛,但沒人能阻止我們。”也是在那場采訪中,余承東首次確認了華為正在研制折疊屏手機。
自1973年摩托羅拉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手機開始,更輕薄的機身和更大的屏幕一直是手機廠商努力的方向,也因此有了折疊屏手機——通過折疊的方式讓屏幕事實上變大。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從2017年開始連年下滑,對處在增長焦慮的廠商們來說,折疊屏意味著全新的增長機會。但是,做好這一產品并不容易。在折疊屏產品發(fā)展早期,屏幕、鉸鏈、結構、續(xù)航、軟件系統(tǒng)適配都是擺在廠商面前的現實問題。
確保折疊屏的可靠性、用戶體驗和成本控制,一度是不可能三角。硬件上,首先,折疊屏手機采用的是柔性OLED屏幕,這種技術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但材料本身就存在易出現褶皺、斷裂、膠材剝離等問題。手機廠商需要在機械設計上花心思來彌補屏幕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其次,連接屏幕所需要的結構,如支撐屏幕、控制懸停角度的關鍵零部件鉸鏈,實現技術難度大。最后,在這樣復雜的工藝設計下,整個產品還需要保持機身的輕薄。軟件上,折疊機作為一個全新品類,需要全新的軟件交互設計來適配外屏、內屏和分屏等不同使用場景。生態(tài)也面臨著從零開始構建的挑戰(zhàn)。換句話說,這樣一個難度大、投入大的品類,長坡厚雪,既考驗手機廠商的硬實力,更考驗他們的眼光和戰(zhàn)略。當時,中國智能手機供應鏈還遠不如今天這么成熟,一片空白的早期市場里處處是技術盲點,擺在華為面前的是兩個選擇:做,意味著難、慢、磨,是持久戰(zhàn);不做,可以先保留預研團隊,像蘋果一樣采取跟隨策略,等市場成熟時再憑借龐大的體量入場摘果子。它本有充足的理由選擇后者——華為已經是全球頂級廠商了,還穩(wěn)穩(wěn)占據中國手機市場半壁江山。一個世界上最大單一國家手機市場里唯一的本土高端品牌,換句話說,它完全可以輕松地活得很好。華為選擇了更難的那一條路。創(chuàng)新從深水區(qū)走向無人區(qū),這種難度有多大?僅以最關鍵的零部件鉸鏈舉例,Mate X搭載的“鷹翼折疊鉸鏈技術”,需要的結構件有100個,光是這一項技術的研發(fā)就花了三年。
華為第一代折疊屏手機Mate X 圖源:華為官方
群雄逐鹿。摩托羅拉、微軟等一眾大廠都在對外釋放自家折疊屏產品消息,有能力量產的卻僅有兩家:華為和三星。即使是蘋果也沒能有先機,行業(yè)信息顯示他們一直在進行折疊屏的研發(fā),但是,當蘋果剛剛獲批首項折疊屏幕專利時,華為的首款折疊屏手機Mate X已經量產了。2019年11月,被MWC評為“最佳新聯接移動終端”的Mate X正式上市,盡管售價超過萬元,但是發(fā)售僅3秒旋即售罄。這一年也因此被認為是全球折疊屏手機元年——從一開始,華為的目標就沒有局限在這款產品能夠給公司創(chuàng)造多少利潤。它的決心是,開拓一個全新的品類,引領一個行業(yè)的前進。正如余承東說的,“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但做不到的事,甚至是他們不敢想的事情。”
行業(yè)鼎盛期一家公司只要沿著領先者的路徑走結果不會太差,卻容易在技術周期變換時期掉隊甚至迷失方向,華為折疊屏手機現在的高光,隱藏在過去五年的蟄伏和抉擇中。
02、沒有技術,何來高端
從戰(zhàn)略上來看,華為堅定看好折疊屏手機。折疊屏符合“萬物皆顯示”時代的想象。換句話說,華為不斷探索一塊屏幕如何與用戶產生互動,為的是探索未來移動超級智能終端在哪里。
IDC認為,自誕生以來,折疊屏手機憑借在產品形態(tài)上的較大改變,尤其是橫折形態(tài),不管是從社會屬性上,還是大屏應用的實際使用場景上,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激發(fā)換機欲望。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預計將長期占據全球約40%的市場份額。
Counterpoint Research2023年的消費者調研也顯示,在中國,曾消費價格在4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中,有多達64%的人正在他們下一次的購買計劃中考慮折疊屏手機,其中20%的人已經明確表示將會購買折疊型手機,44%的人正在同時權衡直板機和折疊機,大多數用戶愿意為大折疊設備支付人民幣7000元至8000元。
其次,集成軟硬件能力的公司需要一種共同的驅動力來促進上下游緊密合作。這種合作對于推動技術進步和市場發(fā)展至關重要。在中國手機行業(yè),華為的角色無疑是火車頭。華為利用折疊屏產品需求拉動上游屏幕、鉸鏈、蓋板等相關的產業(yè)鏈公司,一起做大市場。而市場做大了,本身也能夠吸引更多下游玩家。
接下來的四年間,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華為折疊屏手機始終保持著一年一至兩次迭代的速度,并且在世界上最早做到了產品線覆蓋橫折內折、橫折外折、豎折和三折四種形態(tài),占位和引領折疊屏賽道不同品類。
華為的每一代產品對行業(yè)來說都擁有錨點意義。甚至其手機業(yè)務因為受制裁最困難的2023年,華為還推出了兩款刷新業(yè)界高度的折疊屏產品。2023年3月,華為推出Mate X3,首次實現了折疊屏的輕薄度和重量表現也可以接近直板手機,半年之后,又在Mate X5上首次將折疊屏手機做到了全能的旗艦機性能,為行業(yè)邁向全能無短板的機型打了個樣。這款因為全能被稱為“爭氣機”的產品,銷量位列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第一,并且是唯一一款出貨量超過百萬臺的單品。
數據證明,華為不僅選對了,還選贏了。
2020年-2023年間,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從不足100萬臺快速增長到約1580萬臺。IDC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以每年超過三位數的同比增速在增長。2024 年全球折疊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2%,是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率5.8%的3倍多。折疊屏從一種實驗室里的高冷黑科技,變成了普通消費者移動辦公、娛樂等常見需求的現實承載。
除了蘋果,全球主流廠商幾乎都推出了折疊屏產品,并形成代際傳承,技術進步,廠商們均將折疊屏手機作為高端手機的突破性產品。短短三年間,中國主流手機廠商均迭代了至少三代折疊機產品,形成“橫折+豎折”的全面產品布局,在鉸鏈、屏幕、影像等軟硬件維度上不斷提升。
IDC數據顯示,自從有統(tǒng)計以來,華為一直穩(wěn)居中國折疊屏市場第一。艾瑞咨詢2023年的數據顯示,華為在國內折疊屏市場占比超過50%,并在售價高于1萬元的超高端折疊屏市場中,份額超過了65%。換句話說,國內每賣兩臺折疊屏,就有一臺是華為。
盡管市場上折疊屏手機種類繁多,但華為是唯一一家兼具高端品牌形象和成熟的技術體驗。這種斷崖式領先并不只因為華為是中國唯一的本土高端品牌,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華為的技術和產品實力。2024年9月,在重返5G市場一年之后,華為選擇和蘋果同一天發(fā)布新機Mate XT 非凡大師。這款起售價約2萬元的手機是世界上第一款量產商用的三折疊屏手機。擁有單屏態(tài)、雙屏態(tài)和三屏態(tài)多種形態(tài)。
三折僅比雙折多了一塊屏幕,技術實現難度卻是指數倍增加了。
以屏幕舉例,三折疊是通過像翻開一本奏折那樣展開的“Z型折疊”,要實現這種形態(tài),廠商需要實現一塊屏幕可以內外彎折,在內折時抗擠壓、外折時抗拉伸并且兼顧耐用性和輕薄性。這意味著從屏幕材料到鉸鏈技術等都需要進行全面技術創(chuàng)新。
華為研發(fā)體制保證了折疊屏的技術迭代效率。在華為,技術研發(fā)模式是模塊研發(fā)+系統(tǒng)集成模式,將產品分解成不同的功能模塊,由專家小組分頭進行技術攻關,然后進行模塊集成,提高了研發(fā)速度并降低了開發(fā)錯誤率。
沒有技術,何來高端。華為年報顯示,華為一年接近營收四分之一的費用投向研發(fā)。過去十年里,華為投入的研發(fā)費用超過1.11萬億元人民幣。余承東說,三折疊屏是華為“五年集大成”“即使經歷了四輪制裁,華為從未失去信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在正式上市之前,Mate XT 非凡大師就有超過630萬人進行了預約,這種數量級甚至接近三年前全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
和蘋果同一天發(fā)售新機,華為在聲量上全面碾壓。消費者用真金白銀做出了選擇。
03、抓緊時間爬坡
一位國內手機廠商前高管在體驗完華為三折疊機之后的感慨,“(行業(yè)里這么多家在嘗試)只有華為敢量產。”
2024年,各家手機廠商都在重注折疊屏市場的同時,市場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分化開始了。
目前,廠商們呈現出兩條不同的發(fā)展路徑。一方面,由于折疊屏手機本身具有高價值和高地位的屬性,華為等品牌堅守高端,專注于滿足高端消費者的需求,帶領行業(yè)向創(chuàng)新的無人區(qū)前進。另一方面,隨著供應鏈成本下降,折疊屏的可靠性、輕薄的機身以及功能細節(jié)上的完善,使得折疊屏手機有大眾化趨勢,許多廠商選擇了看似更容易的性價比路線,將折疊屏價格不斷下探,希望通過低價策略吸引傳統(tǒng)直屏手機用戶。近期,有行業(yè)消息稱,某一線手機品牌甚至已經暫停了大折疊屏手機產品線。
這種雙軌并行的發(fā)展模式反映了折疊屏行業(yè)價值分層的邏輯。本質上是消費者群體變大,出現了需求分層。對廠商來說,不同路線并無對錯之分,都是廠商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選擇最適合的道路。
如何在上升賽中繼續(xù)充當引領者角色?智能手機行業(yè)極度成熟,各家都在爭做功能上無短板的“水桶機”,因此,當一家廠商有了新功能,得益于國內已經全面崛起的供應鏈,全行業(yè)都會快速跟進。那么,對廠商來說,持續(xù)不斷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不僅要能第一,還要敢第一。
華為決策層篤信,只有技術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吸引高端折疊屏消費者。只有堅持品類創(chuàng)新和高端價值,才能推動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如果觀察華為近年來的折疊屏上的加碼,會發(fā)現一些一以貫之的目標:定位上,華為是折疊屏領域的引領者,五年來斷崖式領先市場:受眾上,堅定不移耕耘高端市場;產品上,著眼于用戶真實需求,這些創(chuàng)新一來滿足了用戶對高端手機體驗的期待,二來華為與產業(yè)鏈伙伴共同探索,為行業(y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參考。
一個例證是,過去蘋果是中國廠商的老師,行業(yè)摸著蘋果過河;如今,這個角色變成了華為,中國手機廠商所引領的應用生態(tài)和各種黑科技,不管是衛(wèi)星通信、超大內存還是無線快充,基本是華為首創(chuàng)之后國內其他廠商瘋狂跟進,之后海外品牌才跟進。尤其在折疊屏領域,華為首創(chuàng)折疊無縫的雙旋水滴鉸鏈、首創(chuàng)可以三折的天工鉸鏈系統(tǒng)、首創(chuàng)外屏耐刮防摔的玄武鋼化昆侖玻璃、首創(chuàng)內屏抗沖擊的非牛頓流體材料等,每一次都引領了行業(yè)方向。
目前,折疊屏已經做到了跟直板機旗艦相近的輕薄和重量,折疊屏手機市場正朝著三個主要方向發(fā)展:更全面、更強性能以及大尺寸外屏豎折設計。以直板機的進步軌跡去預測的話,折疊機的未來也將在產品體驗和黑科技配置上越來越卷。折疊機折疊起來是頂配的直板機,展開了是沉浸超大屏、辦公分屏高效率,這些都是直板機沒有的增量體驗。從這一點出發(fā),折疊屏就是未來,存量的直板體驗之上,還有大屏帶來的諸多增量可能性。換句話說,加量不加價,是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未來終端賽道。
全球手機產業(yè)歷經數十年縱橫捭闔,大多數選手在不斷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變成了少數人的游戲,華為始終立在潮頭。如果說,五年前首次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裝在玻璃罩里亮相的Mate X代表的還是一個遙遠的藍圖,如今,那層玻璃罩已被華為打破,消費者終于可以觸摸到面向未來的終端—— 一個以大屏連接萬物的智能時代,近在咫尺了。
(文章來源財經雜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