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個皇帝,因為喜愛斗蟋蟀而被世人戲稱為蟋蟀皇帝,但他在位期間,明朝社會上出現(xiàn)了持續(xù)繁榮的氣象,史稱“仁宣之治”。 《明史·宣宗本紀》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意思就是說,朱瞻基在位期間,明朝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時的景象,將朱瞻基評價為功績堪比文景,那為何這位蟋蟀皇帝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呢?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之后,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并且延續(xù)了明仁宗朱高熾的治國理念,重農(nóng)息兵,開始休養(yǎng)生息,以恢復永樂年間對北元出兵所消耗的民力。這讓百姓得以修身養(yǎng)息,生產(chǎn)力得到了發(fā)展,開啟了一個穩(wěn)定強盛的時代。
明初經(jīng)濟經(jīng)過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發(fā)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xiàn)了社會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的景象。朱瞻基在位時,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他曾說:“其盛也本于休養(yǎng)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漢武承文、景之余,煬帝繼隋文之后,開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亂,豈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漢武末年乃悔輪臺,煬帝遂以亡國,玄宗卒至播遷,皆足為世大戒。 ”可見他已經(jīng)意識到天下民為本,君為輕,輕徭薄賦才能防止戰(zhàn)亂的發(fā)生。
朱瞻基時期還大修水利工程,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而想要糧食增產(chǎn),就必須先修水利工程。朱瞻基在位期間,修復了涇陽洪渠堰、都江堰,修建了濟南運河、眉州新津通濟堰,并疏通了太湖入海水道,解除了蘇松地區(qū)的水患。由于水利工程的修繕,糧食產(chǎn)量逐年增加,全國各地的儲糧都極為充裕,百姓生活大多不必再為肚子發(fā)愁。
朱瞻基在位期間,改進了內(nèi)閣制度,增加了辦事效率,并且對宦官進行了教育,宦官能夠代替他行使一些權力,但這也為后來宦官干政埋下了禍根。朱瞻基重用賢臣,最 的當屬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他們都是非常能干的干吏,為明朝做了很多貢獻。他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減少了人口外逃。
朱瞻基實行的是仁政,對官員好,對百姓好,他并不是那種善于開拓疆土之人,更多的是解決前人留下的弊端。朱瞻基不滿于許多達官顯貴沉迷于酒色,于是他下令掃黃。宣德五年,鄭和進行了最后一次下西洋,壯大了明朝的國威,此后,明朝周邊的國家?guī)缀趺磕甓紩䜩沓暋?/p>
在思想上,朱瞻基崇尚儒學,并且改進了科舉制度,由于當時的社會條件,南方比北方較為富裕,造成恩科取士南方人多于北方人。為了增加公平性,取士的比例規(guī)定為“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并且現(xiàn)在還多有借鑒。
朱瞻基本身就愛好藝術,他在繪畫上是一個全能畫手,山水、人物、蟲草、花果無所不能。并且他的書法也很有造詣,世人在論及宣宗書法時有云:“翰墨圖書,隨意所在,盡極精妙。”朱瞻基喜愛書畫,這也導致當時掀起了一股文化風。
評價一個皇帝的功過,主要就是看他在位期間百姓生活得怎么樣,是否有大的功績。連普通人都都會有自己的喜好,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怎么可能連個人喜好都不能擁有呢?只要這些喜好不是禍國殃民的,就如朱瞻基喜歡斗蟋蟀一樣,在處理政務之余,偶爾消遣一下也無傷大雅。
朱瞻基在位期間雖然有種種愛好,但他能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創(chuàng)造的“仁宣之治”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有如此功績,被稱為功績堪比文景也算是實至名歸吧,或許還猶有過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