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羅大佑的一首《童年》,唱出多少人美好的年少時光。
家住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zhèn)的楊羿韜,曾經也有這樣一個童年,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改變了他的生活。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正在教室上課的楊羿韜突然感到地面劇烈顫動,隨即不斷有磚頭、水泥板掉落,掀起濃濃的煙塵。
被震波掀翻在地的他,仿佛身在一個不斷晃動的簸箕里,無法睜開眼睛,也無法呼吸,世界仿佛只有哭喊聲和漫天的塵土。那一刻,楊羿韜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天,塌了!”
▲汶川地震慘烈的現(xiàn)場
震動結束后,他和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踩著廢墟,順著還沒坍塌的通道,跑到操場中央。此時,那里已站滿了鮮血淋漓的人。很多人衣服裂成了條,鞋也跑掉了,眼神或是恐懼,或是絕望,更多的是一片灰蒙蒙。
那年,楊羿韜8歲。這場天災成了他永生難忘的記憶。
后來,楊羿韜回憶說:“那時候沒有東西吃,很冷。幸存的人一直在努力自救和互救,但是巨大的無力感使我們漸漸氣餒,直到幾天后,一支解放軍沖破千難萬險來了。”
這群穿著海洋迷彩服的軍人,不僅帶來了食物、飲用水和帳篷,還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讓他們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楊羿韜記得,當時,每每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一位軍醫(yī)阿姨都會對他說:“小家伙,別亂想,來吃東西。這里有牛奶、面包,吃飽了才能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
▲災區(qū)兒童與完成任務撤離的官兵告別
在之后的兩個月,楊羿韜從住帳篷,再到住車庫,最后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樣板房,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海軍官兵甚至為孩子們搭建了一所學校,讓他們可以完成學業(yè)。直到救援任務結束,海軍官兵撤離,這份幫助都沒有停止。
▲海軍工程大學學員組織東汽八一中學學生軍訓
楊羿韜就讀的小學旁邊,就是海軍援建的中學——東汽八一中學。每年夏天,都會有來自海軍工程大學的學員來這里組織新生軍訓,讓學生體驗軍旅生活。
地震奪走了漢旺鎮(zhèn)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年,但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彼時,楊羿韜和小伙伴們時常趴在教室的窗戶上,看著不遠處正高喊著口令的“浪花白”,約定:“長大了,一起去當海軍。”
▲楊羿韜和母親在海軍工程大學的合影
▲在海軍工程大學就讀時的楊羿韜
2018年,就讀高三的楊羿韜,高考填報志愿時只填了一所學校——海軍工程大學。這種看似孩子氣的行為背后,是一個年輕人,或者說,是一群年輕人,對“浪花白”的渴望。
幸運的是,他如愿了。汶川地震10年后,18歲的楊羿韜手握海軍工程大學錄取通知書,登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
▲在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防救支隊工作時的楊羿韜
▲參加抗洪搶險比武時的楊羿韜
經過四年軍校培養(yǎng),已經從一個稚嫩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準軍官的楊羿韜,畢業(yè)選崗時,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防險救生支隊,讓防險救生工作成為自己的事業(yè)。
“汶川地震時,我接受了海軍的救援。從今往后,我將以海軍身份救援其他人,就像歌曲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曾經的災區(qū)如今已經重建
▲東汽八一中學軍艦造型的校園
▲東汽八一中學校園門口的“海軍衛(wèi)士”
如今,距離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15年。災區(qū)已經被重建,災區(qū)人民也已重拾生活。時光流逝,記憶開始逐漸模糊,傷痛在慢慢愈合,但是當初軍人的逆行背影,那身迷彩帶來的力量,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后來我成為了你的模樣”,這大概是對恩人,最好的報答!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