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庭小藥箱里的連花清瘟,發(fā)熱咳嗽都能用
在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中,連花清瘟多次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作為推薦用藥,寫入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成為家庭小藥箱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實際上,連花清瘟并不是面對疫情才能派上用場,自2004年獲批上市以來,由于其廣譜抗病毒、抑菌抗炎,調節(jié)免疫的特點,一直被臨床上廣泛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那么,為什么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都可以使用連花清瘟?了解一些相關的中醫(yī)基礎知識,才能讓這一家喻戶曉的中成藥“明星”真正發(fā)揮作用。
源于三朝名醫(yī)的經典名方
連花清瘟的組方藥物包括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共13味中藥。而在這一組方中,“藏”著兩千年來中醫(yī)藥治療外感溫病的三次創(chuàng)新:一是漢代醫(yī)圣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杏石甘湯,二是清代溫病大家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三是明代醫(yī)家吳又可《溫疫論》中的大黃用法。
麻杏石甘湯是中醫(yī)經典的解表劑,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麻杏石甘湯的藥物組成恰如其名,方中只有麻黃、杏仁、石膏、甘草4味藥,卻被譽為“退熱第一方”,足見其藥簡力專。
銀翹散是辛涼解表的代表方劑。此方由薄荷、淡豆豉、荊芥穗、金銀花、連翹、竹葉、桔梗、牛蒡子等藥物組成,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溫熱表證。連花清瘟的名字,即是從連翹、金銀花兩味主要藥物名中各取一字,再加核心功效“清瘟”而成。生活中很多人乍一聽到連花清瘟的藥名,會誤以為其和“蓮花”有些關聯(lián),了解連花清瘟名字由來之后,就不會有這樣的誤解了。
明代醫(yī)家吳又可在治療瘟疫時發(fā)現(xiàn),在用石膏退熱的基礎上,加用大黃通大便,可以更快地驅邪外出,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也就是“先證用藥,截斷病勢”,這也是中醫(yī)“治未病”思想的體現(xiàn)。針對這種情況,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提出了治療瘟疫“下不厭早,下不厭頻,驅邪務盡”的理論。“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使用大黃可以通過瀉下通便實現(xiàn)通腑泄肺、清腸安肺、清泄肺熱的作用。
如何辨證用對連花清瘟
中醫(yī)將感冒主要分為風寒、風熱及暑濕等證型。
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癥狀可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伴見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
現(xiàn)代社會風寒感冒的發(fā)病機會極少,這與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有很大關系,整天“酒肉穿腸過”,很多人平時體內就有積熱,過一段時間就有嗓子痛、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扁桃體腫大等,這都是內熱的表現(xiàn),在這個基礎上感受風邪,多會引發(fā)風熱感冒。
感冒后如果用藥不及時或用不對癥,其病情傳變也比較快。比如,很多人剛開始感冒流清鼻涕,一兩天后就變成了黃黏鼻涕;一開始感冒時發(fā)熱比較輕,主要是全身怕冷比較明顯,一兩天后可能就變成發(fā)熱重、怕冷不明顯了;剛感冒時很多人并沒有嗓子不舒服或者咽喉痛,過一兩天可能就會出現(xiàn)咽喉腫痛,影響說話甚至進食都不方便了。以上這些情況,可以根據(jù)具體癥狀表現(xiàn),酌情選用連花清瘟。
至于流感,屬于中醫(yī)講的“外感熱病”,所以流感患者基本上都表現(xiàn)為內熱,發(fā)病之初的咽紅、輕咳,就是體內蘊積熱毒反應在上呼吸道的表現(xiàn)。當熱毒蘊結體內、襲擊于肺,就會表現(xiàn)為發(fā)熱或高熱、嗓子疼、咳嗽。國家衛(wèi)健委推出的流感診療方案中也將連花清瘟作為推薦用藥。
連花清瘟以清瘟解毒、宣肺泄熱見長,主要適用于感冒后的“肺熱壅盛證”。因為針對的是發(fā)熱、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這樣一個外感熱病的癥候群,協(xié)同發(fā)揮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增強機體免疫作用。因此只要癥候群相同,不論是普通感冒、流感,還是新冠病毒感染,都可以使用連花清瘟進行治療。
用連花清瘟還有哪些“注意”
民間有句老話叫“吃藥不忌嘴,醫(yī)生跑斷腿”,說的就是服中藥時遵醫(yī)囑忌口的重要性。在服用連花清瘟期間,應忌吸煙、飲酒,避免進食燒烤、火鍋、麻辣燙、巧克力等辛辣、滋膩的食物,也不要貪涼飲冷,以免損傷中焦脾胃之陽氣。為避免邪氣留于體內,不宜在服用連花清瘟這類“祛邪”中藥的同時,再服用人參、鹿茸、枸杞等滋補類中藥或中成藥。
連花清瘟雖是家中常備治療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的中成藥,但有嚴重的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藥品,在使用前可以咨詢醫(yī)師或藥師,避免藥物聯(lián)用出現(xiàn)問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