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假期剛結束,溫先生跑了多家銀行,他告訴記者,銀行 的理財產品投資門檻開始逐提高,而且并沒有保持節(jié)前的高收益,而是出現不少的下滑。
事實上,市場在春節(jié)前出現的理財產品“火拼潮”正逐步降火。一方面,銀行借助理財產品“攬金”的動力減退,產品收益回落。另外,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曾一度“高燒不退”的收益也悄然下降。
面對新產品此起彼伏卻又暗涌不斷的理財市場,宜信財富理財師何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他對馬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抱有謹慎樂觀的態(tài)度。“2014年的理財產品的收益應該會處在上升期,普遍家庭的收益比往年稍微有一點提高。”他稱。
高收益去哪兒了
“在今年,銀行頻頻出現7%至8%的較高年化收益率的可能性不大。”銀行人士向記者分析,預計今年央行將采取適度偏緊的貨幣策略,因此,今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較均衡,將保持在4%至5%的浮動區(qū)間。
按照往年經驗,理財產品在春節(jié)后都會有一定的下降趨勢,主要與銀行的年末考核時間點已過,攬儲壓力減緩有關。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貨幣市場資金面相對充足,據近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數據顯示,隔夜、7天、14天等短期利率集體下跌,節(jié)后回流現金并不緊缺。
同時,年前備受追捧的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也下降,有些收益率曾一度達到8%以上的產品回落至6%。
實際上,余額寶、微信理財通、百度百發(fā)等互聯網理財產品與貨幣基金或理財債基掛鉤。同花順近日數據顯示,貨幣基金整體收益率的 值也由春節(jié)前的7%以上降至6.5%。
有投資人士分析,雖然收益有所下滑,但貨幣基金相對于活期存款的收益優(yōu)勢,投資者將錢款投入相應的貨幣基金仍較為便利,獲取較活期存款高很多的收益。“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整體收益保持穩(wěn)定,但也會有相應的調整,很難再向高收益突破。”
對于理財產品市場收益的變化,溫先生向記者分析了他的擔憂,銀行的理財產品與互聯網理財產品相較而言各有優(yōu)勢,但 年化收益只不過6%左右。隨著行業(yè)競爭日益加劇,各大銀行、機構陸續(xù)推出網絡理財產品,他擔心會攤薄收益,導致高收益很難長期保持,而且,太多的選擇也會擾亂資產配置。
宜信財富理財師何彬則認為,2014年理財產品的收益應該會稍有提升。他分析,中國的政策將在逐步放開和監(jiān)管趨嚴這兩方面同時進行調整,2014年將是理財產品競爭白熱化的一年。2014年流動性表現整體上較為寬裕,但流動性略有收緊,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比方說美國,美國縮減量化寬松規(guī)模,這對國內銀行的資金緊張程度會有一定加劇。這兩個因素,致使資金在整合程度上會缺錢,促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稍有提高。
“對于中國目前的狀況來說,普遍家庭能獲得8%到10%的投資回報,是相對比較合理的收益區(qū)間,而且比較容易實現。”他表示。
理財師支招:須增加固定收益類產品配置
2013年,財富機構宜信財富與《福布斯》中文版聯合發(fā)布的《2013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整體上來說中國大眾富裕階層偏好中低風險。其中,選擇“中低檔風險、中低檔收益”者比例超過八成。
理財產品市場能否保持長期高收益前景依然未明朗,過于偏好中低風險,有可能導致大眾富裕階層在資產配置方面陷入被動。
數據顯示,美國一個普通家庭的三種產品資產配置比例,包括銀行存款、股票以及債券。以這三種產品為例,西方正常家庭的比例是1:4:5,即如果有100萬的話,10萬放在銀行,40萬在股票市場,另外50萬就在債券市場。而中國家庭的平均比例是7:2:1。中國也有另外一個極端,比例為1:7:2,即債券占到10%,股票占到70%,銀行存款就20%,這是中國普遍存在的“兩頭大結構”的資產配置狀況。
“總體而言,中國家庭普遍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配置偏少,這類也就是西方的債券類產品。”何彬解釋,中國的債券市場并不是一個很發(fā)達的市場,在中國能夠買到的債券類產品并不多,債券類資產在中國本身以其他形式出現,因此,市場主要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形式出現。
目前,部分銀行理財產品、P2P類固定收益理財、信托類產品、有限合伙的私募類產品和部分互聯網產品,都是固定收益產品的主要形式。
何彬建議,在2014年,家庭應該稍微增加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配置,可以把10%到20%的資產放到這部分產品中,通過一定的組合,使得家庭能夠穩(wěn)定地拿到8%至10%的回報。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會低于8%,像宜信財富提供的P2P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能夠提供年化10%左右的投資回報。“通過一定的組合,是可以實現8%至10%的回報預期。”他強調。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