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坑害老年人的保健品營銷事件頻頻見諸報端。這些保健品營銷騙取老人財物,損害老人健康,甚至還有老人被騙后走上絕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如何規(guī)范和有效監(jiān)管保健品市場,不再讓老年人成為騙局的受害者,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盒售價幾百元的普通保健品,擺在商場保健品專柜里,可能很長時間都無人問津;換個場景、改個名字,通過一些所謂的“健康專家”“海歸博士”一番折騰,它就可能以數倍甚至數十倍原價的價格賣給老年人。“健康牌”“免費牌”“旅游牌”“講座牌”等是“保健品坑老”屢試不爽的營銷招式,且招招都戳中老年人格外珍惜身體健康、不愿意給晚輩添麻煩的心理。尤其讓老人招架不住的一張牌是“感情牌”,幾乎成為這種吸血營銷手段的“必殺技”。對老人無微不至,噓寒問暖已是“標配”,有些保健品銷售人員甚至當眾下跪叫爹媽,為騙錢毫無底線。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著保健品銷售人員比親生子女還“關心”自己,不為保健品功能,也可能為這份“情義”埋單。因此,許多老人在“親情營銷”面前毫無抵抗力。“親情牌”打造的“溫柔陷阱”如此奏效,以至于有的老人即使事后發(fā)現(xiàn)上當,往往也是“打掉牙齒往肚里吞”,不愿意和家人說,更別說舉報了。退一步說,就算老人幡然醒悟,想讓騙子現(xiàn)出原形,也未必能如愿,商家有備而來,在銷售過程中有意規(guī)避各種法律風險,讓你無可奈何。
“保健品坑老”戳中老年人的身體及心理痛點——許多老人長期身體抱恙、心靈空虛,“親情營銷”為老人送來包醫(yī)百病的“神藥”或醫(yī)療器械,一次滿足老人的雙重需求,信任感一下子就飆了上來,理智的眼睛被蒙蔽,沖動的結果就是盲從。在為老人防騙支招時,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要多給老人一些關心,緩解他們的親情渴求。這無疑是一劑良方,但知易行難,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一個家庭可能要贍養(yǎng)多位老人,晚輩很難有充足時間與精力給予老人悉心關懷,特別是一些子女在異地、失獨的老人。所以,對于這種市場失靈,還是需要監(jiān)管者伸出監(jiān)管的有形之手將其管起來。
扼住“保健品坑老”的喉嚨,必須提高違法成本。“保健品坑老”頻頻發(fā)生,與低成本、高利潤的現(xiàn)狀不無關系。從經濟角度剖析,一個成功的騙局,收益往往數以百萬、千萬元計,就算被查處,罰金可能只有數萬、數十萬元,兩者不成比例,威懾力不足。假如,大大提高經濟處罰力度,或支持受害者的高額賠償要求,讓欺詐行為無利可圖,情況就會好些。從查處率角度窺探,由于此類騙局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與隱蔽性,發(fā)現(xiàn)與查處不易,查處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某些人的投機心理。
和許多社會管理領域一樣,現(xiàn)行體制對于保健品營銷的監(jiān)督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工商、衛(wèi)生、食藥監(jiān)、公安等多部門的多頭管理,導致各方管理責任不夠明確、職責不夠清楚、打擊不夠精準,偶爾還難免出現(xiàn)互相推諉、相互掣肘等現(xiàn)象。更深一層,法律供給也稍嫌不足。由于對這類行為的法律定性存在不同認識,各地對查處“保健品坑老”行為,多半是予以罰款等行政處罰,規(guī)制力度偏弱。對于傳銷式銷售或是銷售偽劣保健產品,騙取老人巨額財物,應該考慮采用刑罰手段,加大懲治力度。
誰家都有老人,也都有老的時候,關心老人的切身利益,也是關心自己的事,要站上這一高度,看待“保健品坑老”現(xiàn)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