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時代》所遭遇的價值觀批判大潮中,物欲橫流的拜金主義成為其主要罪狀之一,電影是否真有這個問題,在此暫且不表,但那些奢侈浮華的場景營造(當然在很多批評者看來是充滿暴發(fā)戶山寨趣味的),卻勾連著中國/上海電影史上早已有之的城市景觀與價值觀的隱秘關(guān)系。《小時代》作為一部主要定位于少女觀眾、主要塑造少女和少女偶像形象的“小雞電影”,片中那個不無架空的上海,某種意義上就像是一個濃妝艷抹的“洗剪吹”少女,空洞、虛榮,徒具一副美艷的皮囊。有論者在評述上海老電影時曾指出:“將都市與女體聯(lián)系在一起,或者更正確的說,是將都市想象成一個浪蕩性感或邪毒的女人,不僅意味著對上海都市的社會批判,而且暗含了對以摩登女性為代表的女性性向的否定性評判。”①《小時代》引起的價值觀大批判,其實也可以在上述論斷的邏輯下得以推演——對許多論者而言,《小時代》所營造的物質(zhì)主義(上海)景觀當然是“邪毒”的,整部影片就是一只浪蕩性感的“小雞”(從片中人物來看也可以說是四只),這幾乎一定會導(dǎo)向社會批判(所謂“小三小四小五”,抱歉“上海”在此被陪綁了),而所暗含的對“摩登女性”為代表的女性性向的否定性批判,則通過對《小時代》“女里女氣”、“花瓶無演技”、“美男賣弄胴體”等方面的吐槽釋放了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有種“政治不正確”的觀點認為:當代大眾流行文化本來就是以女性為主要消費者的,《小時代》的“女里女氣”正好對榫。
于是,上海在《小時代》里再一次被作為銀幕想象的客體,這已然是上海成為電影重鎮(zhèn)以來的不變宿命!缎r代》引發(fā)的價值觀批判,幾乎復(fù)活了一九五零、六零年代工農(nóng)兵文化對于“上海灘”的猛烈抨擊——如果把《霓虹燈下的哨兵》和《小時代》聯(lián)系在一起看,后者所宣揚的生活方式幾乎就是前者的打擊標靶。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