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對儒臣特別是漢人臣士的信任危機,隨著1262年山東李璮之亂的爆發(fā)而點燃。與李璮有姻親關(guān)系的王文統(tǒng)被殺后,不少儒臣也受到牽連。驚惶之下,漢人將領(lǐng)史天澤也被迫交出兵權(quán)。由此,忽必烈心中對漢人、儒士的不信任感日益加劇。同時,由于滅宋戰(zhàn)爭以及對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爺?shù)奶翎叄霰亓业你y庫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錢,平亂要花錢,拉攏蒙古貴族血親所支出的大筆賞賜也要花錢,因此,“財臣”日漸任用,阿合馬等色目人因能夠為忽必烈斂財,日漸得到寵遇,這些人也成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動權(quán)力的有力砝碼。特別是隨著南宋的滅亡,大元已無任何真正有力的敵對勢力,儒士不再具有昔日的重要性,黃金白銀,成為忽必烈最大的心頭渴戀。所以,阿合馬、盧世榮、桑哥三個斂財高手,陸續(xù)成為忽必烈的寵臣,為害二十余年,搜刮財賦,橫征暴斂,搞得天下騷然。
其實,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惡貪焚暴斂之徒,并因反對其兄皇“憲宗”蒙哥汗手下左丞相阿蘭答兒的“鉤考錢谷”而引禍上身。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對中原漢地沒有什么遠大的政治遠見,只知搶掠燒殺。窩闊臺汗上臺后,幸虧有耶律楚材上諫以收取賦稅方法代替殺掠和搶奪,中原漢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1239年開始,回回巨商奧都拉合蠻買斷了中原漢地的課稅權(quán),實際上破壞了耶律楚材那種較為溫和的搜刮方式。而后,花剌子模大商人牙剌瓦赤和奧都拉合蠻輪流上場,主管中原財賦及庶務,對當?shù)厝嗣襁M行敲骨吸髓式的剝削。貴由汗死后,蒙古內(nèi)部亂成一團,貴族階層更是混水摸魚,你撈一筆我搶一筆,對中原漢地征求財貨不絕。蒙古王公對漢族士
大夫不信任也不熟悉,他們只喜歡大筆大筆奉上珍稀寶物的色目商人們,依靠他們充當“經(jīng)紀人”,任憑這些人到中原搜刮,只要商人能向他們交上“份兒錢”,別的一概不管。蒙哥汗繼位后,在中原漢地大肆推行“包銀”制度,向中原漢人按戶收取“人頭費”包銀。在官府催逼下,漢族人民畏于殺戮,只得向色目商人借高利貸“斡脫錢”。這種利滾利的高利貸真正宰人,一錠銀子,十年內(nèi)可向上滾積成一千零二十四錠。家破人亡仍舊交還不起銀子,大量漢人只能選擇逃亡一路,田畝荒廢,良家失散,四處流離。幸虧忽必烈是蒙哥汗的親弟,他在漢人儒士建議下,得到關(guān)中、河南等中原漢地作為封地,開府求治,使廣大地區(qū)得以有效治理。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東、灤水以北的龍岡興建開平新城,雄心勃勃地準備放手經(jīng)營中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