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鐵路部門將調整火車票退票和改簽辦法,實現火車票全國通退通簽,同時實行火車票梯次退票方案——最低5%,最高20%。消息一出,引來社會廣泛熱議,其中不乏質疑聲。( 8月29日《法制日報》 )
就在8月26日,鐵總同時公布了關于退票的兩條新政,一條是車票全國“通退通簽”,另一條是“梯次退票”。“通退通簽”,也就意味著只要你身在中國,想在火車站退票或者改簽,都是“no problem”,所以民眾對此都是拍手稱快。但是一聽“梯次退票”,則是眾口鑠金,大大有群起而攻之的勢頭。
所謂“梯次退票”,簡單來講就是,在開車前48小時以上退票的收取票價5%的退票費,開車前24小時以上、不足48小時退票的收取票價10%的退票費,開車前不足24小時退票的收取票價20%退票費。
而從網上的情況來看,此次“梯次退票”最受爭議的無非是退票費用的問題,尤其是20%的退票費,很多網友都認為“太貴了”,甚至懷疑鐵總此舉乃“變相漲價”。但筆者不禁想弱弱地問一下:只要您提早退票,那20%的退票費與您何干?而您又為何偏偏要去沾惹那“20%”而選擇24小時內退票?
當然,世事難為,很多時候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臨時退票”在很多時候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值得理解,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如此的“不得已”。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國鐵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而在開車前24小時以內退票的比例為73.5%。顯然,退票量不僅隨客流增加而增加,而且退票時間多集中在開車前24小時以內。而出現這種現象,無非就幾種情況,一種是旅客為了便于自己挑選更看重的車票便同時預訂了不同時間和車次、席別的車票,等到臨走才退掉多訂的車票;另一種則是存在惡意的“屯票”行為。無論是那種情況,都將破壞購票環(huán)境,損害其他旅客的利益,同時也將造成鐵路運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與當前緊張的運能、欠發(fā)達的路網不匹配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事實上,“梯次價格”并非鐵總“專利”。早在幾年前,我國的電力部門就開始了“梯次電價”這一方案,以達到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和日益增長的居民用電矛盾的目的,最終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此次鐵總效仿電力部門,推出“梯次退票”方案,試圖改善現狀,有效遏制非法牟利的“黃牛黨”和隨意“屯票”的“搶票黨”,一來確保鐵路資源得到合理的運用,保持運力平衡,二則確保廣大旅客的利益,維持購票秩序,營造良好的購票環(huán)境,從而更方便旅客正常出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sanmuled.cn/